偌大的刑场,鸦雀无声。
一刹那间,小荆鸿的心内似乎产生了某种不可名状的感应,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值得一提的是,此案过后不久的某一日,在普盖寺的某个寺庙之中,僧众抓住一个偷窃的小贼,经过审讯,小贼忽然招供言明,之前那个死在寺中的老和尚,其实是他所杀。当日这个小贼在寺内行窃之时,被那老僧发现之后,搏斗之中,用随身携带的攮子割断了老和尚的咽喉。
李知府闻听之后,非但没有据实翻案,反而在心中定下一条毒计。说具体是何毒计,咱们下文书会讲。
再说这小荆鸿跟着姜先生和姜姑娘,每日读书写字,习文论武,各位,这姜先生是学问大家,但可并不是只会读死书的腐儒,这儒家讲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的射和御指的是骑射之术,既能骑马又能射箭,所以古时真正的读书人,大体都是文武双全,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白蛇传里的许仙那个样子,细皮嫩肉,肩不能担手不能提,遇到问题只会摇头晃脑的叫唤,使不得啊使不得。
所以,荆鸿打小跟着姜先生和姜姑娘两位老师,非但学文,而且习武。
这个小荆鸿啊,自小非常粘这个姐姐姜姑娘,但是他不叫姐姐,而是称呼为小先生,义父是大先生,姜姑娘是小先生。
说这话是荆鸿八岁这一年的春天,姜姑娘带着小荆鸿出外踏青游玩,俩人眼见着这山中景色,溪水潺潺,绿柳轻烟,那风景甭提多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