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是不是啊!”
“夏大人”
闻之此言,面对汉王朱高煦的反问,直接把户部尚书夏元吉给问的愣在了当场,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当下的问题。
为何?
因为他的心里,比之任何人都清楚和明白。
就朱高煦所问的这个问题,乃是整个大明天下,亦或者说历朝历代以来,自从针对整个大明读书人有优待和特殊的政策开始,就从来不变过,就一直存在的问题,自始至终压根就没有任何变过。
同时也明白,这个问题,乃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为之,夏元吉张了张嘴,最后能够做的,也只不过是漠然、只能够老老实实的选择默认和为之点了点头承认,除此之外完全找不到任何的话说。
怎么说,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这么大的一口锅,难道他这个作为户部尚书的人,这个作为主管天下钱袋子的人,敢说这些个事情他的心里能够不清楚,他难道敢说这些个事情,他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吗?
可能吗?
就汉王朱高煦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说一点都不敢反对,就可以说完全不敢有分毫的否认和不承认。
原因很简单。
死贫道不死道友啊!
显然汉王朱高煦在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针对这个所问出的问题的时候,汉王朱高煦肯定是在这个问题上,有着确定的答案,以及对于这个事情上的一些个细节,有着超出常人的了解。
倘若他这个作为户部尚书的人,敢在这个问题上,真的为了当下的人,敢说自己真的对此件事情上所知不详的话,一旦这些个事情被汉王朱高煦给毫不留情的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并且针对这个问题,摆出所谓的事实和依据,再狠点的话,在这个事情上直接拿出让人完全没办法翻案的铁证来,那么相较于他这个主管户部的户部尚书来说。
岂不是直接把他给推进了,尴尬和死往的深渊之中?
怎么回答?
怕都是错误的答案。
很有可能,依照汉王朱高煦的性格,就当下的问题上,与之扣上一顶祸国殃民,不理朝政和不知世事的帽子,在有了前面的事情为基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