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曲子!”苟弟大呼小叫地凑过来,“甄公子,你也会唱曲啊?这是哪一折戏文里的曲子吗?唱的是哪个女子?”
唱戏的,最开心的便是在唱完一段后,得到个彩。
甄鑫矜持地说道:“这里唱的,是‘牡丹亭’选段。讲的是一个名为杜丽娘的女子……”
“哎……等等!”徐夫人兴冲冲地过来,埋怨道:“你上次讲这个牡丹亭,下面呢?不会没了吧?”
你下面才没了!
甄鑫怒视徐夫人。
“从头来,这个我喜欢听!”苟弟蹲坐于前,如同一只乖巧而肮脏的京巴。
“谁耐烦跟你从头来!接着往下!”徐夫人怒视京巴。
京巴绝不退让。
甄鑫看着这对热情的观众,有些不习惯。
“这样吧,苟、苟哥,我呆会把前一段另外说给你听,如何?”小六安抚道。
不错啊,小六的情商提高得很快。
而且还知道称呼京巴为“狗哥”!
第一次被人称“苟哥”,苟弟乐哈着嘴,不过依然争取道:“那有没有特别美的选段,先赏一个?”
这个可以有。
甄鑫清了清嗓子,开口唱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
虽然没有乐师伴奏,可是这婉转悠扬的曲调,以及令人心醉的唱词,让苟弟听得目瞪口呆。
“你,你这曲子,我怎么从来没听过?”苟弟一只眼睛迷茫,另一只眼睛则闪闪发光。
“你没听过的曲子,多了!”
“不,不,这曲子,也就西厢能比。如此精妙,我怎么可能没听过!”
甄鑫沉默,却不得不在心里暗赞苟弟的专业。
中国古代四大戏曲,有人认为是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升殿》,也有人认为应当包括关汉卿的《窦娥冤》。
但是不管如何,“西厢记”与“牡丹亭”牢牢地占据着其中两席。
其实,王实甫的《西厢》是取材于唐时元稹的《会真记》,改编自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算不得原创。虽然改编的质量远远超过原作,但也失去了许多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