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376章 油王的崛起(第三更,求订阅)(2/4)
   而且那种卷起来打工魂早就深入骨髓,忙活了一上午,中午在餐厅用了简单的午餐后,稍做休息,李毅安就去了城外的油棕种植园,当年在古巴苗圃培育的油棕苗大都种植在长安附近,而且嘉禾公司的油棕研究所也在这郊外。

    嘉禾公司作为婆罗洲最大的粮商,自然而然的接手了油棕种植园,建立了从种植园到加工厂以及国际市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在这个上产业链上,最重要的是研究机构。

    毕竟棕榈油产业化不仅仅只有种植,还涉及到进一步深加工,以及应用范围的研究,这一切,都需要有专业的研究机构去研究。

    产业未兴,科技先行,这是基本的发展原则。

    在种植园那些半人高的油棕间行走时,公司经理戴德坤在介绍研究所的情况。

    “先生,虽然早在三十年前,东南亚就引进了油棕,但是它一直都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化,种植面积相对有限,对它的研究远不如橡胶,尽管我们从英国聘请了多名植物专家,但他们对于油棕也很陌生,现在研究所里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病虫害的防法以及肥料、灌溉等种植方面的研究。”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油棕的种植与研究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对此倒是李毅安倒有些疏忽了。

    “这个问题是我的疏忽,不过不着急,慢慢研究,现在我们的单位产量是多少?”

    虽然是疏忽了,但是新兴产业嘛,难免有些失误。

    “去年才有一部分油棕树开始结果,现在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成熟期,目前的产量每公顷折油大约500公斤,不过,我们对沙捞越以及马来亚的几家油棕种植园进行过调查,油棕的经济寿命在25到30年,一旦进入盛果期,一年四季均可采摘榨油,每公顷出油可达1吨到15吨,其产量还是非常高的。”

    非常高?

    开玩笑呢!

    油棕的产量怎么可能会这么低?

    与戴德坤他们不同,李毅安非常清楚,油棕的产量都绝对不会只有这么一点,这可是“世界油王”,产量怎么可能会这么低。

    想了想,李毅安便问道。

    “那么对非洲原产国的种植园进行过调查吗?”

    “研究所的肖恩教授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