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山野蘑也卖完了。他能明显感到,总后大院比空军和海军大院的购买力更强。
中午回到招待所,吃完了饭,趁休息的功夫,王大山又召集大伙儿开了小会,主要是跟大家说一说这一批货物卖光后下一批货物的打算。
王大山打算接下来把卖野蘑的事情铺开铺大,李红军和许建国两个人肯定是不够用的,到时候也不再卖小鸡炖蘑菇,只是单纯的卖野蘑和一些大白山的山货,比如栗子松子等等。
到时候雇佣一些人,多买几辆倒骑驴,再寻找一些固定的地方出摊,就能形成一些规模效应。车子要进行统一的涂装,还要印上品牌,让顾客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牌子,到以后开了铺子就有了知名度,生意肯定比散卖的好。
王大山把想法都跟几人说了,几人听了都说好。当然好了,这些都是未来最基本的商业逻辑,但现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商业理论,大伙儿都还想不到这些。
但李红军听了之后,想了想问道:“大山,你说的这些,好是好,但有个问题是,咱们到时候雇人怎么雇?要是雇着不靠谱的人,连车带货都给咱们顺了,咱们不是亏大了?”
到底是李红军,还是有些商业头脑的。
“这事儿你们不用担心,一是咱们雇佣一些身边朋友的亲戚朋友,他们看在介绍人的份上,不会乱来。二一个,咱们工资肯定比拉板车的,做小买卖的开的高些,为了长久计,他们也不舍得放弃固定工资干一次性的买卖。
但有一点,要监督好,做好财务管理。今天给出去多少货,明天就要拿回来多少钱。这事必须要严格遵守的。”王大山给众人解释道。
几人听后,都连连点头。
其实做买卖这件事,就怕没人带头干,也怕光想不干。在这个年代,只要是干了,就一定能够赚到钱。
如今王大山带着他们从大白山来到了北京,趟出了一条路来,大伙都挣到了钱,这些人一个个心气十足,都想留在京城。
但李援朝不行,他还有一个重病的老娘老娘需要照顾。
开完了会,李援朝三人继续去出摊,王大山又去了袁奶奶家。
等到了袁奶奶家,王大山发现袁奶奶正和王士昌与另外两个陌生人演奏《沧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