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的优良传统,妨碍了官兵平等、官兵一致的精神,不利于军队的革命化建设。
瞧瞧,说得多么的高大上,多么的无产阶级。
取消军衔制度之后,对国家军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以越南战争为最。
在越南战场上,由于没有军衔,导致我军士兵与军官之间识别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了战时紧急时刻的现场指挥和军令的上传下达。
尤其是在指战员牺牲的时候,新任指战员没有军衔制与友军交流沟通极为不畅。无形之间,造成了不必要的牺牲。比如我军如果遭遇越军伏击,指挥官不幸牺牲。慌乱之中,继任指挥官部分人不认识,又没有军衔可以识别,这就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带来的不仅仅是困扰,还有战斗序列的短暂混乱。
我军在阵地上的短暂混乱,往往能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越军会射击走在最前边的指挥官,让我军短暂混乱,从而趁机集中优势兵力对我军进行进攻。这也就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令人痛心不已。
也许是发现了这些问题,直到1980年3月份,最高领导才在会议上提出要恢复军衔制。
恢复军队军衔制,意义重大。
但是要如何恢复,怎么恢复,却又经过了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时期。
前后经过8年,召开了上千次座谈会,有4万左右的人次参加,商讨军官军衔制度的制定。
单就《军官军衔条例》,前后就修改了20余稿。
军队制度的建设非同小可,军官军衔制度的建设,不仅是完善、规范现代化军队建设必要的一环,而且关系到了国家的安全保卫之重任。
在最高领导的支持下,终于在1988年7月1日,全国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以122票赞成、1票反对、4票弃权顺利通过。
至此,彻底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33年无军衔历史。
要知道,在这33年中,全世界拥有正规军队的上百个主权国家中,只有两个国家的正规军队没有军衔,一个是中国,一个是阿尔巴尼亚。
如果现在就进行授衔,以苏父的军职,一个少将的军衔是没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