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现在也没更多的人,只好把2号楼先停下来,把2号楼的人全部调到3号楼去抢。”
“就算24小时抢工,但是打了混凝土需要养护,时间上即使能压缩一些,最后能不能赶得上,这是个问题,你们要考虑好这方面,技术上到底可不可行。”
“这个我们要好好研究一下,排一排工期。”杨林说。
“正常的话干一层要多长时间?”高恒问。
“我们现在干一层要5-6天,工人们熟练了很多,加工钢筋速度也在加快,要是合理安排一下,还是有望能赶上鸿盛的。”
“那行,你们现在就去商量一下,把各方面都考虑进去,该给施工队定一些奖励就给。这是脸面问题,就这么几层了,就是赶工也要不了多久,大家都辛苦一点,第一栋封顶不能落在人后,要不然以后我在西北指那说不上话,要想在周边滚动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了。”
杨林和王军对视一眼,同时起身,到杨林的办公室开始仔细研究起方案了。
当天晚上,几个人再一次碰头,对照着方案逐条开始推敲,一直持续到了深夜。到了第二天一早,高恒就在早会上宣布了抢工期的决定,各项措施一一公布,最后也免不了再一次画大饼,这次不但施工队有,项目部众人也纳入了奖惩的范围之内,至于有没有当真,那就是另说了。
不管大家在不在乎最后是否真的会有的奖金,但是这几天是真的开始忙了。李祥真切地感受到了繁忙,以前可能三四天才需要去银川拉一次钢筋,这几天几乎是隔一天去一次,而且最急需的12的钢筋还缺货,急的李祥让李明珠无论如何也要调货过来,满足现场的需要。
好在李明珠也是给力,通过各种关系还真调来了一批,只是略有浮锈,但是在杨林的交涉下,监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这种不影响质量的小瑕疵不再计较了。
集中力量办大事,这话在这时就体现地淋漓尽致。项目部也创造了某种意义上的“奇迹”,三天一层楼。在材料供应及时、人员也足够的情况下,进度肉眼可见的在追上鸿盛。
最后在所有人通力合作之下,紧赶慢赶与鸿盛在同一天封顶。对于第一栋楼封顶,高恒格外重视,让王贺去做了大量红色条幅,挂满了沿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