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大爷的答应。
杨鹤同如释重负,要不然他找不到什么好词能够劝他过来,只能让师父说。
可如今事事让师父来,反而显得他有些不称职。
现在的他正在努力学着当一个副总。
最后内心实在绷不住,开口说了一句话,“大爷,您能不能时不时的让栾哥回来帮忙,实在是太难了。这边除了我还有一位帮忙,可依旧是难,各种制度都需要开会以及各种抉择。”
于迁苦笑一声,“他现在在汇林社,你跟我说有什么用,你自己打电话问问吧。”
“我实在没脸说,毕竟他已经退出了。”
“不碍事,自己说吧。”
电话挂断,杨鹤同只能去和栾哥聊聊,关于制度这个事情是德芸社很大一个问题。
在当初德芸社还只有三个队伍的时候。
管理制度的不止栾芸萍,还有一位。
而这么一位姓钟,结果异想天开弄出一个绩效。
这个绩效不是栾哥那种一年演多少场,一年只要你努力迟早会演够。
他这个绩效是你一天卖多少销售额,剧场达到了销售额,演员一天一百五十块,达不到直接改七十五。
那时候德芸社大火的人没几个。
然而销售额却要达到八千。
就算平均三四十的票,你也要坐两百多。
一个小剧场,尤其一个新的小剧场以及没火的人带,别说一场两百人,就是一场一百人都够戗。
哪怕当时大林的张一元都没多少人看。
所以导致他们这些演员大部分有一年多那的工资减半。
每个人恨他入骨。
后来栾哥改变才好转,目前杨鹤同就是怕自己的想法会引起不满,如果不满那么情况更加惨烈。
而现在只能和栾哥聊聊。
此刻的栾芸萍在公司里没有德芸社的弯弯绕绕后,每天的心情好到极致。
一边工作一边喝点茶,顺便还能跟其他几个一块儿在公司工作的师兄弟打趣说笑一番。
等公司忙完,还能一块儿去小剧场看看,顺便帮忙看一下业务。
这种日子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