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太阳暴晒,能令室内气温下降不少。
但是,一般家庭也不一定都搭得起凉棚。能搭得起凉棚的,得是多少有点钱的人家。
旧社会那会儿,就有穷讲究的人家,借钱去搭建凉棚的。
刘之野一家自然不缺这点钱,他可不想在这炎炎的夏日里遭罪。特别是他们居住的东厢房,夏天里更是特别的热。
四合院的东厢房坐东朝西,这种朝向在夏天时无法有效接收凉爽的东南风,而且由于夏季的强烈阳光直射,导致屋内非常炎热。
此外,东厢房的位置通常靠近院落的东侧,夏季的炎热天气中,东墙外是别人的院子或西厢,不可能留有窗户。
只是西边朝自己的院落处留有窗户和门,这样的布局使得空气形不成对流,热气难以排出,进一步加剧了屋内的炎热感。
刘之野慷慨解囊,出资搭建天棚,闫埠贵及其他东跨院的住户们对此那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毕竟,无需他们掏腰包,便能享受其带来的便利,何乐而不为呢?即便是傻子,也不会拒绝这样跟着沾光的好事。
四合院里的其他住户,可就没有这好处了,只能眼巴巴地干看着。
特别是贾张氏,近期故态复萌,她不干对刘家人怎么着了,反而在背后对闫埠贵冷嘲热讽:“臭不要脸的,不害臊……”那叫一個羡慕嫉妒恨。
对此,闫埠贵责深恨之。心里暗戳戳地想着:“好啊,咱们走着瞧,总有你求我的那一天。哼哼……到时候的……”
这搭建凉棚得找专业人士干,老京城就有专吃“搭棚”这碗饭的一行,是京城传统的七十二行之一。入夏搭棚、入秋拆棚,都是这一行人。
不过,刘家建筑队的“样式雷”技艺精湛;有他们在,刘之野自然无需另寻他人。
对“样式雷”而言,搭建凉棚不过是信手拈来的小事一桩。而且搭建凉棚这项业务,现在也是村里建筑队的业务之一。
说实话,为了养活这支队伍,刘之野也是煞费苦心。这也得益于如今专业搞建筑的队伍少,且多为公家的。
而且,在这年月里搭建凉棚的专业队伍更是几乎没有了。
建国以后,因为京城大兴土木建筑,急需建筑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