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354章 托付(3/7)

    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大明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为了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

    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

    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后世的夏国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夏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

    所以宣德炉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非常高,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后世2008年,在香江地一次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其中一件明朝宣德年间的三足盖炉以1168亿港元成交,刷新了夏国金银器世界拍卖纪录。

    刘之野沉浸于收藏界多年,此番终得一见真正的明宣德炉,此等珍稀古董艺术品,在他的浩瀚藏品中亦属凤毛麟角。

    论及能与之并肩的,恐怕唯有他那件举世闻名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了,两者皆是收藏界不可多得的瑰宝。

    实际上,在此之前,他也曾入手过一尊“宣德炉”,然而,后经“破烂候”这位行家鉴定,那不过是乾隆年间的一件仿制品罢了。

    当初,得知鉴定结果后,刘之野的心中难免泛起一阵失落。

    随后,他自嘲地摇了摇头,心想:区区三千余件宣德炉,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能留存至今实属不易。若非如此珍贵,又怎会在明末清初就引得官方以及民间进行大量仿制呢?

    此刻,刘之野的夙愿终得实现。其鉴定技艺已臻宗师之境,有这份自信,他自然是胸有成竹。

    仅这一尊“明宣德炉”,便让他深感此行非虚。更遑论,他还意外邂逅了几件世间罕见的珍稀藏品,此行收获颇丰。

    比如说,有小巧玲珑,质优工细的珍品,原为清代中、晚期宫廷所珍藏,其中有华美高贵、晶莹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