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394章 刘家庄“唱大戏”(5/7)
    爷爷抬了抬手臂,把头微微仰起:“……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抚琴……”《空城计》的最后一句落地,爷爷的晨练结束了。

    老爷子不仅在生活中喜欢唱戏,也喜欢扮演戏里的角色。

    一身红大袍,手里拿着一把扇子,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的高底鞋,把大袖子一甩,可神气了!

    每次他走在大街上,一旁的路人就会问:“您老,今儿个又听了什么戏,扮了什么角色啊?”

    如今,随着刘家庄人们温饱问题的得以解决,家家开始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刘家庄村集体经济开始腾飞后,村委会根据当前形势和村民的需求,出资购置了唱戏的行头和乐器,以根红苗正的青年民兵团员为主,组建了文艺戏团。

    也是利用忙闲季节,在一些老艺人的传授下,排练一些形势需要的剧目,寓教于乐,还可以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明。

    开始是一些忆苦思甜内容的戏,如:因为家贫用一块银圆就把自己女儿卖给地主家做佣人的《一块银元》、祖孙三辈子在一家地主家做长工、受尽折磨的《三世仇》等,以及《卷席筒》《徐策跑城》《打金枝》《算粮》……

    到了今年,排演的是“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

    “到过年,俺那里唱大戏,叫兄弟,套车子,接把你去,将你这么请到俺家里,烙大饼、包饺子,熬干饭,擀面条子不是好滴………”这是刘家庄流传的东山口音民歌,都过去三百年了,祖籍东山的刘家庄人,还带着点儿东山老家的口音。

    由于刘家庄唱大戏的历史悠久,村里的演员们唱功细腻到位。

    因此,刘家庄的民间戏团闻名周边。

    每到正月里唱戏的那这几天,都会吸引方几百里的人们前来听戏,真的出现搬姑请姨叫姥娘来听戏的情景,那场面真可谓是人山人海。

    每到刘家庄演出时,现场都会有几个手持长竹竿的民兵维持秩序,长竹竿是用来敲打那些在剧情高潮时情不自禁站起来大声叫唤、影响后边观众的人。

    当然,不仅刘家庄自己组建的民间艺术团体在这里进行表演。刘家庄街道办还邀请了其他地方的戏团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