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心中暗自盘算,若真遇战事,或许将孩子们留在乡下做知青更稳妥,虽艰辛却安稳,未尝不是良策。
然而,刘海中仍心有不甘,他质疑道:“老易家的易援朝,不是能加入你的麾下,成为你的士兵吗?”
刘之野闻言,眉头不禁微微一皱,碍于闫埠贵在场,他强忍不悦,以平和的语调解释道:“易援朝能来我们师当兵,实则是多重因素使然。
首要的是,今年恰逢我们师去s北等地征兵,明年则轮到其他地区。
再者,我恰好在当地武装部有旧日战友,正是借助战友帮忙,才为易援朝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名额。”
刘之野言下之意,就是帮他们两家的孩子运作当兵可以。
但是,他不敢保证闫解旷、刘光天几个能分配去那里当兵,很有可能会比上山下乡更苦,也更加的危险。
就这,能去参军入伍也是不容易的。
这两年,全国的参军热空前高涨。作为一名去农村插队的应征青年,要想实现参军的梦想,已并非易事。
迈过这个门坎,要过好三关,这时的服役年龄是18一22岁,在此年龄段的被称为适龄青年,都可报名参军。
但要报上名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因为这个年龄段正是建国初期出生的多孩时期,报名名额有限,适龄的多而应征的少。
以刘家庄地区为例,全地区将近四万本地人,今年才走了一百来个兵,而适龄青年起码有两千多人,二十挑一,难。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优势,才能报得上名,可以说是优中选优。
报上名后,便可参加体检了,这叫“验兵”。
参加人数大概是应征数的两倍以上,都是看上去比较健壮的小伙子。
因为这是个硬指标,如哪个村选不好,到时验不上,名额就会被别的村占去,自己就会显得很难堪。
参加体检要过两次测试,一是目测,人员全部在公社大院里集合排队,走队列、跑步,如果在身高、姿势等不对的,便会被当场拽出来。
二是实测,在当地卫生院,按照要求科目逐项检查,没有问题了,还要到上级医院再透视一次。
最后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