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他对于应向哪个部门反映情况感到迷茫。
担心上报至当地公社后,可能遭遇忽视,他灵机一动,想到了当地的驻军。
驻扎于此的,正是警卫二师某部,他们肩负着守护香山地区安宁的重任。
驻军干部在接到舒成勋的报告后,迅速行动,亲自带队前往舒家,对现场进行了妥善保护,并随即向上级师部进行了详尽汇报。
待刘之野匆匆抵达,他即刻亲自查看验证了一下,凭借他多年累积的鉴赏功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初步断定此处即为曹雪芹昔日居所。
然而,鉴于自身非文物管理或红学研究的专家,他深知仅凭一己之见难以定夺,遂决定采取更为严谨的态度,邀请在红学领域内享有盛誉的专家团队前来实地考察,以确保后续保护工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于是,他迅速着手安排,一封封邀请函承载着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的迫切愿望,飞向那些能够揭开历史尘封面纱的学者手中。
但是,结果令刘之野很意外,纷纷受邀而来的红学家们并不认为这是曹雪芹的故居,而这个“拙笔”的笔名也无从考究。
这些红学家的定论让刘之野有些愁眉不展。
他内心还是觉得这应该与曹雪芹有点关联。
过了几天,又有一位年轻红学专家来到这户老农家。
他手里还抱着一个古旧箱子,他说,自己一直很喜欢红学,听闻这里可能是曹雪芹的故居,所以来看看。
他把手里的箱子拿给刘之野看,箱子的右上角写着“题芹溪居士”,而落款的地方写作“拙笔”二字。
刘之野看到这两个字之后,内心激动万分,这位年轻人的这个木箱子上的落款,无疑证明了舒正勋家墙壁上的字是肯定与曹雪芹有关的。
而且从字迹上看,这些文字明显出自一人之手。
所以,这间老屋极大可能是曹雪芹的故居,而墙壁上的文字正是那个年代曹雪芹与他的好友一起留下的墨宝。
这一证明,又一次引起了文学界、考古界不小的轰动,各地的红学家纷纷慕名而来。
最后,刘之野等人的努力协调之下,在这间老屋被有关部门修建成了“曹雪芹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