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的复习资料刚面世,就立即引起全家连夜出动排队抢购,印刷厂日夜赶印,但仍供不应求。
有的人拿着小板凳,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大家都是半夜里来排队的。
前几年,夏国一个省大学招生计划不足2万人。
由于这期间中断了十多年,今年报考的人很多,大约有五六百万人参加。
真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这是一种空前绝后的场景,有意思的是,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夫妻携手同进一个考场。
……
去年,夏国已经不再硬性要求知青下乡。
所以,身为军人的郑朝阳便安排好马上要高中毕业的儿子郑海生秋天去当兵。
当兵,可是属于相当不错的职业。
但是到了6月份毕业季,郑海生还是坚定选择了插队落户当知青。
郑海生说要独立走路,自立苦炼。
可能受母亲白玲的影响较大,她要求郑海生8岁以后凡是自己能做之事都要独立去做,所以他从小就学会了缝补衣裳。
离校下乡的场面历历在目,郑海生他们两男三女同学胸带红花坐在马车上,师生们敲锣打鼓,夹道欢送,好热闹好激动啊!
但是郑朝阳跟白玲都没到场,也没有给郑海生准备被褥,他们可能对他是失望的。
下了乡后才知道,这农村里的生活实在太艰苦了。
青年点就是制瓦房西侧一间屋,一个大土炕,中间木隔断,外边住两男生,里边住三女生,土炕还要自己烧。
如何吃饭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商定由女同学孙雯做饭,工分大家均摊。
青年点旁边是公用厕所,热气腾腾的馒头一上桌,苍蝇落一层。倭制炮弹壳做的钟就挂在青年点旁,特别响,队长一敲,心都要跳出来!
夏天铲地忙季,郑海生他们早上两点半起床,三点半必须出村到地,否则扣工分。
孙雯头一天夜里11点半起床做饭,第二天早上两点把面食和咸菜用报纸打包好,每人一份放在桌上,她就去睡觉了。
孙雯做的饭菜十分可口,特别是馒头,好吃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