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7点左右,兵分两路的夏军几乎是同时遇到了敌军,双方交上了火。
好消息是大家遇到的都只是小股敌军,规模仅仅只有几十人,所以对方很快被夏军驱散。
但能碰到敌军,那就说明敌军已经在尝试返回防线了。
并且枪声可能已经吸引了敌军大部队,因此在这里多停留一刻,就多一分危险。
然而等战士们走到掩埋遗体的两处地方后,又遇到了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
此时距离烈士们的遗体被掩埋已经过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以“白眼狼”境内的温度和这么长的时间,烈士们的遗体早就出现了严重腐败。
面对这个棘手的情况,领头人一咬牙,决定就地火化烈士们的遗体,带着战友们的骨灰回国。
随后部队开始收集木材,并慢慢将战士们的遗体挖掘了出来。
部队冒着被敌军包围的风险,前前后后花了好几个小时,终于处理完了108位烈士的遗体。
小心的将烈士们的骨灰装入收尸袋,并一一标注上烈士们的名字。
随后这支小部队完成了收敛遗体的任务顺利回国,而这108名烈士,最终也被葬入了烈士陵园,魂归故里。
这让刘之野内心欣慰不少。
…………
战后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给予表现出色的个人与集体进行表彰。
像葛小虎、钟兴国、黄光荣、刘本明、谢云龙、于国华、谭红军……烈士王鹏、刘述良……等等英雄事迹还上了报纸,一时间成为了全国都知晓的大英雄。
这一战虽然短暂,但是战争强度一点位不低,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和故事。
于国华就是其一。
自卫反击战的硝烟还未散尽,于国华便以卓越的战斗表现,获得了“战斗英雄”称号。
反击战开始前,年仅23岁的于国华,刚刚在部队中崭露头角,担任122团二连的一名班长。
于国华所在的122团,承担着攻克白眼狼孟县的重要任务。
孟县,是白眼狼的重要战略据点,防御力量强大。
为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于国华和他的战友们被分配到前线,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