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挑明了情况,并及其傲慢的给队长宣布了个什么“约法八章”。
这伤了于队长的自尊,宁可转业复员也绝不寄人篱下当什么驸马。
当场搞得这名贵妇人下不来台,如此“不识抬举”,当然种下恶果。
而那个女孩则是性格温顺,畏母如虎,哭着跟母亲回了京城。
以后于队长因业务表现突出,调到京城总部工作,也未与女孩联系,一对鸳鸯,终成遗憾!
在队长单位党委讨论一等功时,z治部的一些人投了反对票。
不过在主要领导的斡旋下,还是给了个二等功。
战后,于队长一直在前线工作,参加过多次重大行动,行踪不定。
孟抗美和他最后一次见面是几年后了。
有一年他回京城看望父母,于队长在莫斯科餐厅为他接风洗尘。
告诉孟抗美他工作要调动,以后联系就不方便了。
因为他干的是那种“看在眼睛里、听在耳朵里、记在脑子里、烂在肚子里,带进棺材里”的工作。
孟抗美也没多问,从此就跟他彻底失去了联系。
再过了几年,孟抗美听有人说看到于队戴着大校的牌牌出没于西山一带。
……
反击战结束后不久,夏国就做了一件无法让人理解的事情,那就是“裁军百万”。
这场反击战夏国虽然胜利了,但是夏军却也在这场战争中产生了较大的伤亡。
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军队缺乏战斗经验。
刘之野在战后提交给上面的总结报告。
例如反击战中爆发的“凉山战役”和“街老战役”。
这两场战役相对来说夏军伤亡是比较大的。
而且在战斗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
如炮弹发射出去不会响,或者坦克经常被敌人穿甲弹击垮等等。
其实这种种的一切都是因为这时的夏军战士作战经验不足。
有经验的老兵,所以只能使用人海战术去和敌人对抗,这也就导致反击战时期夏军数量出现臃肿的情况。
这场自卫反击战,非要谈夏军战斗力,从单兵素质到兵种协调到战场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