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城,靠近边境的一处安置镇上,因为临近年关的关系,所以不少走私贩子都开始活跃起来。
赶集是刻在华邦人骨子里的习俗,尤其是东北地区,即便天寒地冻环境恶劣,加上资源短缺,物价不稳定,但也总有周边安置村的流民,来到安置镇上采购年货。
因为钟祥镇这边开了先例,华邦正在筹备逐步收复废土区的缘故,所以靠近黑城周边一些人口聚集,经济条件发达的安置镇,都有了被重新收复的可能,而且官方已经在接触了。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走私贩子抓住这个机会,都打算在镇子上找一个住处,到时候可就有区内的户口了。
当地有影响力的组织,吃了最大的红利,开始逼迫一些原本落脚在这,甚至老家就在这的流民,搬出去,给一些花了大价钱买房子的投机者腾出地方来。
这座小镇叫河岸镇,这里的情况是最严重的,甚至两天前发生了流民跟当地自治会驳火的事件。
靠近村口的地方,一个穿着掉色军大衣,胡子拉碴的壮硕身影,坐在饭馆门口的桌子旁吃饭,不太新鲜的豆浆加上凉透了的油条,就这两样加起来,居然要卖到十块钱,足以看到这小镇的乱象。
“三明,回头我跟那边说一声,这批货还是你们接着送,收复废土区这些安置镇的事儿上,有不少油水能捞,咱们还是合作愉快,到时候我肯定让兄弟们的腰包越来越厚实!”
一个戴着眼镜,穿着考究棉袄的中年人从饭馆里走出来,十分自然地坐在了董三明对面,面带笑容。
这个中年人虽然其貌不扬,但是驻军和地面上的生意联络全掌握在他的手上,之前也是走私贩子出身,不过混来混去居然狗运亨通,认识了驻军的一个副师长。
他也是会做人,给副师长赔本做了几个月的买卖后,副师长开始真正带他做一些挣钱的盘子,譬如给驻军运货物,帮助驻军处理一些过期的军备,物资等等,每次从这批货里截留出一点来,然后转手卖给周边安置村镇的自治会等,甚至还和流匪有买卖。
也正是因为生冷不忌,谁的生意都敢做,所以他窜起来的速度飞快,董三明和身边这批兄弟,就是他手底下最靠谱的几个司机。
董三明闻言叼着油条,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