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看清面容。
案件再次陷入僵局,林晓感到压力巨大。就在这时,她收到一条短信,短信上写着:“下一个就是你。”
林晓的心跳陡然加快,她知道自己已经触动了凶手的神经。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回到警局,林晓重新整理思路。她发现所有的嫌疑人在案发当天都有一段时间的行踪空白。她再次传唤了这些嫌疑人。
“这段空白时间,你们到底在干什么?”林晓的目光锐利。
嫌疑人 a 显得很不耐烦,“我就是在家睡觉,没人能证明怎么了?”
嫌疑人 b 则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出去散步了。”
嫌疑人 c 一脸无辜,“我去超市买东西了,但是小票我扔了。”
林晓看着他们,心中的疑惑越来越深。这时,技术科的同事跑来报告,在受害者的手机里发现了一段被删除的录音。
林晓急忙播放录音,里面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但声音模糊,听不清具体内容。
林晓感觉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近,但又仿佛隔着一层迷雾。她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思考着下一步该怎么走。
这时,她的电话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喂?”林晓警惕地问道。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你永远也找不到我……”
电话随即挂断,林晓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她决定从受害者的家庭入手,调查是否有家庭矛盾引发这起案件。经过走访受害者的亲属,林晓发现受害者的父母一直对她的工作不满,认为她过于忙碌而忽略了家庭。
林晓找到受害者的父母,“你们对她的不满,会导致你们做出极端的事情吗?”
受害者的父亲激动地说:“我们再不满,那也是自己的女儿啊!”
母亲则在一旁哭泣,“我们怎么可能害她。”
林晓看着他们的反应,心中排除了他们的嫌疑。
案件越发扑朔迷离,林晓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之中,每一条路都看似通向出口,却又在尽头被堵死。
在又一次的案情分析会上,林晓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会不会凶手并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