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着韩鲁英的破绽;
而韩鲁英的宣花斧则犹如猛虎下山,气势汹汹地抵挡着宇文功的攻势。
双方你来我往,各自全力出击。
交手上百回合后,战场气氛愈发紧张。
就在此时,宇文功使出一记妙招,他的左鞭贴上宣花斧的斧柄向前滑动,胯下战马仍然在前冲,
与其同时,右手鞭砸向韩鲁英。
以前宇文攻使出这招时,一般战将就会试图抽回兵器,去挡他的右手鞭,
而此时的宇文功左手鞭会牢牢粘住对手兵器,让他无法抽回。
而且战马前冲,只是一眨眼的事,对手没有太多反应时间,基本上都会被他右手鞭砸中。
不料这次,他使出这招,韩鲁英并没有抽回宣花斧,而是身子一侧,躲过宇文功的右手鞭,
同时宣花斧以和左手鞭接触点为轴,突地旋转,变成斧柄在前,斧头在后。
韩鲁英的战马也在前冲,他抓着斧头,施展一招类似蝎子摆尾的招术,
斧柄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精准地击中了宇文功的后背。
宇文功当即口吐鲜血,伏倒在马鞍之上,他不敢再战,
右腿一磕马肚,战马回头,向本阵跑去。
韩鲁英一见宇文功败退,立刻驱动大军追杀过来。
但他没有料到,东连军的士兵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并非主将一败,阵脚就会大乱。
押阵的杜知方一挥手中令旗,立刻万箭齐发,无数箭矢如雨般射向追兵,将他们阻挡在了原地。
与此同时,杜知方、唐兆松等将领纷纷纵马冲出,紧紧地护着宇文功,一同退回阵内。
随后,东连军迅速撤退,后队变前队,而前队则维持原有的方向不变,缓缓向后退却。
整个军队撤退得有条不紊,丝毫不显混乱。
韩鲁英只好收兵回营。
巴桑听完过程,暗自盘算,他和宇文功交过手,对他的功夫是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