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395章 吴国之乱(2/4)
,但他们祖业都不在此地,长此以往下去他们怎会甘心留在荆州?

    孙霸头脑很清楚,割据只会慢性死亡,所以登基之事他才一拖再拖。

    然而,一次两次可以,他不能次次拒绝孙鲁班的请求。

    要知道他上位的底气,主要来自于全氏,甚至是眼前的这个女人。

    “大王不要再犹豫了。”孙鲁班又一次开口:“若是让孙和抢占了先机,到时名不正言不顺的,可就是大王你了。”

    消息终于传回了洛阳。

    不过魏国这边得到的消息相对片面,碎片化。

    吴国在那次大战之后加强了对大江的封锁,平时只有部分流段可以通行,且要经过严格的排查。

    跨江北渡的更是难上加难。

    故而散布在吴国境内的魏国细作一时间行事不便,情报的获取和传递都受到极大阻力。

    不过一些大的动作,终究还是瞒不过,而且是事关重大,细作们就算是冒死也将消息传递回洛阳。

    就在十几天前,孙霸于武昌登基为帝,改元太元,追谥孙权为吴大帝。

    随后,拜全琮为左大司马,孙峻为右大司马,步骘为上大将军,朱绩为大将军,孙弘为卫将军兼领中书令。

    这一刻天下才知孙权驾崩的消息,皆大为震惊。

    而在大江之上,时常能看到吴国的水军舰队。

    他们主要分布在武昌到建邺这一段水域,而柴桑港的驻军已辨明是诸葛恪的军队。

    夏侯献把这些情报整理后拼凑起来,认真分析了一阵得出一个结论:吴国内讧了。

    看得出来孙权临终前,定是在心中挣扎了许久。

    但其实他怎么选都不一定对。

    二宫以来大臣们纷纷下场站队,势同水火。

    如今孙权骤然离世,他们只会全力支持旧主,以免遭到清算。

    除非孙权将二人纷纷罢黜,立一个幼帝,如此吴国朝堂只会受权臣摆布,而不至于两方大动干戈了。

    可惜,没有如果。

    夏侯献很快召集心腹们来相府商议此事,同时还有一个平日里不常见到的身影——大司农桓范。

    有幕僚建议,应当趁此时机发兵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