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535章 会猎于荆(1/4)
    “禀相国,自并州田使君固辞太尉,孙公调任梁国右相以来,如今三公之中阙位两席,唯有高司徒一人。”

    夏侯献心中其实对三公人选有所考虑,但既然臣子在朝会上提了,那不如看看他们的心意。

    “诸卿可有人选?”

    “禀相国,尚书令司马公、车骑大将军王公、光禄大夫徐公、光禄勋郑公皆劳苦功高,名声在外。”

    司马孚、王昶、徐邈、郑冲。

    嗯这倒与夏侯献心中人选几乎吻合。

    魏国的尚书令是实权之官,太尉则是虚衔。

    司马孚无论如何也要接受封赏啊,这些年他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这是他应得的。

    至于王昶,作为晋阳王氏家主,同时也在劝进表中表明了态度,表他一个司空合情合理。

    但目前来说,人家做得好好的,也没有不臣之心,这时候不宜夺了人家兵权。

    所以即便表了司空,还得让人家镇襄阳,如此一来倒显得自己献殷勤了。

    徐邈,老资历了,活得久就是好。

    郑冲,他做过自己大将军府的从事中郎,后面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勋。

    不过比起徐邈,郑冲资历和政绩还是少了点,再熬一熬吧。

    夏侯献很快拿定了主意:“既如此,表司马孚为太尉,徐邈为司空。”

    “唯。”

    在这之后,便是一些正常的升迁任命。

    譬如,表卢毓为尚书令,表荀勖为尚书右仆射,表王广为度支尚书,诸如此类

    接下来便到了朝会的今日朝会的重中之重,即确定了魏国之后的军事方针。

    总结下来四个字:先易后难。

    当今天下姑且算它为四国吧。

    曹魏代汉,为天下正统,这一点无论吴蜀死鸭子嘴硬愿不愿承认,那也是不争的事实。

    蜀汉也自称承天命,况且国主姓刘,刘禅也确为汉室后裔,大魏自然是不承认的,但天命这东西谁说得准呢。

    然而孙权的吴王乃是魏国所封,吴国的这个帝位就名不正言不顺了,只有诸葛亮执政时期为了达成统一战线,才以蜀汉单方面承认了吴国政权。

    至于武昌的孙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