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错、摸索的过程。
夏侯献并没有把班子直接搬到洛阳来,目的就是给现有的体系一个缓冲的时间。
卫瓘今年十九岁,虽然年轻却颇为成熟。
这种成熟不似钟毓、钟会兄弟那般一脸浓须长相老成,而是在举止上的。
卫瓘十岁丧父,早早当家,他出身书法世家,写得一手好字。
其实早些年夏侯献就注意到这个晚辈了,一直在观察着他。
当然也不只是单单观察卫瓘一人,许多年轻士子他都有关注。
士族是存在圈子的,年轻士子更是如此。
夏侯献在悄悄观察,如果有人故意接近贾充、钟会等人的圈子,他会暗中记下,适当疏远。
倒不是不允许贾、钟二人交友,但凡事总要留个心眼。
否则以后麾下的人全是互为故交,难免会缺乏监管,抱成一团。
而卫瓘便是一个相对中立的年轻人。
他跟同僚们不亲不疏,很有边界感。
夏侯献需要这么一个既有才华,又没有明确派系的手下。
“伯玉给孤瞧瞧,孤这字有没有草圣的风采。”
夏侯献很会见人下菜碟,知道卫瓘精通书法,便拿着这一幅自己的“书法”来和对方拉近距离。
卫瓘眉头一皱,表情有点难看。
他并非是相国心腹,吃不准相国脾性,但你要他承认这字有“草圣”之风吧,未免太过违心。
草确实是挺潦草的。
“哈哈。”夏侯献笑了一声,“孤就不为难伯玉了。”
闲谈几句,他很快说起正题。
卫瓘走后,夏侯献翻看起一份关于武陵蛮的资料。
武陵蛮又称五溪蛮,因为五溪大部分流经武陵郡也就因此得名。
自汉朝以来就起义不断,在吴蜀夷陵之战后的数十年里都在吴国的统治之下。
最近的一次叛乱是在吴黄龙三年(231年),武陵诸聚数万之众反叛,孙权派交州刺史吕岱督军,太常潘浚假节平定。
夏侯献心中感慨,汉末大乱到如今三国鼎立,不管中原如何激战,胡人都是被暴打的份。
不过在他看来,乱世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