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闻言,眉头紧锁,目光深邃地望向那火光冲天、厮杀声震天的战场,他的心中虽有万般不甘,却也深知此刻的局势已不容他再犹豫。
赵匡胤刚欲发号施令,却猛然间停住了,他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不,此刻夜色朦胧,若贸然下令撤军,恐会引发更大的混乱。完好的中军和前军亦会因此陷入危境,战败的情绪将如瘟疫般迅速蔓延至每一个士兵心中,所以,我们绝不能如此轻易放弃!”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分析道:“吴军此次袭营,规模必然有限。我大宋禁军,乃是虎狼之师,历经百战,即便遭遇突袭,各都头、都虞侯以及将领们也能迅速镇定下来,组织起有效的反击。我们绝不会轻易丢弃营盘,更不会在混乱中撤退。如此混战,吴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全歼我军营地。”
说到这里,赵匡胤的语气愈发坚定:“传令下去,中军和前军原地待命,保持高度警戒,随时准备迎战。各部队之间不得相互支援,以免打乱阵脚。外出逃回来的禁军,全部在营外集结,等待反击时机,严禁趁乱入营,以防敌军趁机混入。”
他顿了一顿,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将领们:“我们要等待天色大亮,那时便能辨清敌我,看清地形,再行有效撤退。记住,真正的勇士,绝不会在黑夜中逃跑,而是会在黎明中迎战敌人!”
赵匡胤的这番话,如同一剂强心针,瞬间稳定了在场将领们的情绪。在这个关键时刻,赵匡胤展现出了他作为武将出身、身经百战的丰富经验和冷静头脑,他没有立即下令大撤退,而是做出了坚守的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