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 第249章 天津十三行(2)(3/4)
土多呢?

    朱由校要重构神州本土的概念!

    “大明所产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可是在海外极受追捧的,不然那些西夷,为何迫切想在大明沿海停靠通商呢?”

    朱由校继续说道:“要是天津能对外通商,这部分北上的西夷想要购买所需,就只能找天津十三行了,这其中有多少利益,朕不多说,诸卿也都能想到吧?”

    “朕把天津十三行的银股,定到这个价格上,那不是一拍脑袋就做出的决断,这必然是通盘考虑下,才做出这样的决断,诸卿若是真有什么顾虑,也可以不参加,天津十三行是自愿参加的,朕不会强迫诸卿去做此事。”

    “陛下,臣有个疑问。”

    而就在此时,朱纯臣作揖拜道:“相较于天津三卫这个位置,于东南沿海地带,或者山东登莱之地,开设十三行是否会更好些?”

    “这样一来的话,诸卿觉得十三行,你们还能独占吗?”

    面对朱纯臣的询问,朱由校笑着说道:“不是谁想跟朕做生意,都有这个资格的,与其说这是叫诸卿银子,倒不如说这是朕拉着诸卿赚银子。

    不说别的,在京的勋贵群体,真就对留守金陵的勋贵,没有任何的不满吗?

    为何朝廷对待开海,一直都起起伏伏,难道真就出于安全考虑吗?

    有些事朕不挑明,并不代表朕不知情,只不过朕不想提罢了。

    这次机会朕给诸卿了,能不能把握住,还要看诸卿,毕竟天津十三行的银股,的确是不便宜。

    当然朕也不是不讲情面,天津十三行,只能在京勋贵参加,不过诸卿私底下想筹措银子也好,想怎样做都行,只要银子购置银股,那朕就认,且只认诸卿。”

    朱由校把话讲到这份上,在场诸勋贵若还没听明白,那朱由校就真没什么好说的了。

    朱由校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让在京的勋贵群体,没有任何顾虑的拿出窖藏的银子,来撑起北方海贸的基石。

    事实上在西苑召见诸勋贵前,朱由校还特意跟张庆臻他们聊了,涉及到天津十三行的种种构想,尤其是一些不能放到明面上聊的,都有意无意的传递给他们。

    比如在朝鲜、东倭境内进行人口输送之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