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在北直隶参加乡试的学子,远超历年举行的乡试,卿家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吧?”
按着礼制来说,北直隶的乡试召开,朱由校这位大明皇帝,是必然要过问和重视的,以体现出对科举的态度。
可是在过去这些时日吧,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要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所以从钦定孙承宗为北直隶乡试主考官,孙传庭、史永安为乡试副考官,这期间除了颁道增加举人名额的中旨外,虽说定期有相应奏疏呈递御前,可朱由校都没有过多去问。
因为在此之前啊,关于北直隶这届乡试策论,朱由校已经向孙承宗他们讲了所想,至于怎样定考题,那便由他们商榷明确。
“虽说此次乡试召开前后,是出现一些风波与情况,但整体是圆满的。”
心情复杂的孙承宗微微低首道:“所选出的那些考生,水平都是很出彩的,特别是在策论一项,涌现出不少……”
别看孙承宗嘴上这样说,可心底却生出感慨和唏嘘,这届北直隶乡试主持,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啊。
单单是国子监所辖应试监生,不必千里迢迢赶回原籍参加乡试,可直接参加北直隶的乡试,这就惹来不少舆情涟漪,更别说在这之中,还有一些揣着小心思,背地里煽动舆情的群体了。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天启朝的北直隶首次乡试很复杂,好在这届乡试副考官,一个是顺天府尹,一个是协理京营戎政,使得一些事情处理很及时,不至于说舆情被持续发酵。
“北直隶的乡试圆满结束,各地乡试多数也已结束。”
朱由校面露笑意,看向孙承宗说道:“如此明岁的会试与殿试,京城将迎来大批的考生了,满打满算没有多久时间了,朕要好好考虑会试的主副考官了,确保国朝可以多选拔一些人才。”
千万别是我了。
孙承宗听闻此言,心底暗暗说了一句。
不过心情不错的朱由校,并没有留意到孙承宗的神态,朱由校之所以高兴,是因为卢象升,沈廷扬,倪元璐,苏观生这批人才,都通过了北直隶的乡试,获得了参加会试的资格。
一批人杰的境遇啊,因为朱由校的干预,已然是发生改变了。
可以预见性的,待到天启二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