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潜藏着诸多好处,可此策偏偏是中旨颁布,事先没有一人知晓,这难免让一些人有顾虑,有担心,害怕天子推行此策,还藏有后手。不过毕自严心情复杂之余,心底却也生出一股暖流,他能感受到天子对他的重视,将他从仓场一案中被摘出来,这就是担心自己深陷旋涡。恶人还需恶人磨啊。 看着跪地的毕自严,朱由校的心底冷笑起来,难怪历朝历代的君王中,有不少喜欢倚重酷吏,用酷吏去查,去压,纵使在朝引起再多不满,待到合适时机下,将迷失于权力下的酷吏砍了,以此来平息长久积压的怨气。“召崔呈秀进京见朕。”在毕自严告退后,朱由校语气冷冷道:“给国舅传旨,着便民社尽快在京畿开起,密赴东南诸省购粮。”“奴婢遵旨。”心惊胆战的刘若愚,忙作揖应道。京城出这么大的事,旧太仓、海运仓走水被烧,此事产生的影响太大,眼下京城各处说什么的都有。处在此等态势下,谁都知道事情不会轻易结束。事实上风波已然掀起。彼时的司礼监。“掌印,出事了!”一名随堂太监行色匆匆,来到司礼监掌印太监值房,手里拿着一摞奏疏,“旧太仓、海运仓走水被焚,朝中有不少人上疏弹劾。”“拿来叫咱家看看。”王体乾心下一惊,忙伸手道:“从通政司那边,接收过来多少弹劾奏疏?”“不下数百封!!”那名随堂太监上前道。这帮文官是一刻都不消停啊。王体乾心里暗骂一声,便翻看起这些弹劾奏疏,看着,看着,王体乾敏锐觉察到不对之处。“去!!把这些弹劾奏疏,全都搬来筛查!!”“喏!”司礼监从通政司接收的奏疏,涉及到弹劾或规谏的奏疏,朱由校是不会直接看的,而是着司礼监进行分类筛选,最后以总结性简报呈递,其中若有针对性强的,会特别挑选出来一并呈递御前。弹劾奏疏也好,规谏奏疏也罢,这是外朝文官群常用的,其中多数都是重复的,朱由校若一封封去看,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找谁去补?随着王体乾一声令下,司礼监变得忙碌起来,众多值守的太监和宦官,将这批弹劾奏疏进行筛选,而王体乾同样没有闲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摞摞奏疏被分类归置,王体乾垂手而立,思绪却变得杂乱起来。“这是要出事啊!!”王体乾囔囔自语,丝毫没在意身边的太监宦官,旋即朝书案跑去,手轻微颤抖着伏案忙碌起来。齐楚浙党等派合流了!!!王体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