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元年的那一战,在臣看来虽说是胜了,不过在一些人的眼里,大明能够取得胜利,靠的不过是城高墙厚的地利,以及远超建虏的人数优势。”
卢象升继续道:“所以此战虽说取胜了,但是却胜之不武,然而熊部堂在辽左突然调集大军,要在铁岭前线积极与建虏寻战,若是此战赢了,不管漠南草原之后走势怎样,亦或藩属朝鲜战况怎样,那我大明军威就重新树立起来了。”
“这与陛下最初讲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是一致的,此战若胜,即便不能镇压建虏叛乱,但至少也能为辽东地区争取十年的和平!”
“而有了这至少十年的和平,我朝戍辽各部大军,不仅能够扼守住完整的辽东边墙防线,甚至还能深入进泛东北地区的大势中。”
“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现在受此战影响,而上下紧绷起来的辽东,会在今后十年内更扎实的发展与治理,甚至今后朝廷再向辽东方面移民充边,不会再有那么多的抨击与妄议了。”
分析的很透彻嘛。
朱由校脸上笑意更盛了,就现在于各处呈现的态势,看上去是很混乱的存在,可是对于大明来讲,这一点都不混乱啊。
相反却很清晰。
大明围绕泛东北这片地区,要做的就是扬明威,唯有这样,那么辽东腹地才能彻底稳定下来,辽东边陲才能震慑住宵小,彻底扭转大明此前在该地区的不利局势。
“那你觉得此战的关键是什么?”
想到这些的朱由校,转身看向了卢象升。
“陛下,臣觉得此战的关键,不在于铁岭前线的战局,更不在于漠南诸部的形势。”卢象升沉吟刹那,讲出了一个另所有人都震惊的结论。
“反倒是深入建州三卫腹地的刘兴祚、李延庚所部,以及迷失方向错跑至辉发城的贺世贤所部,如果他们能彻底搅乱建虏核心,那么产生的影响势必很大。”
魏光绪皱眉道:“即便是产生影响,但是想短期内影响到铁岭前线,甚至是科尔沁草原等地,那也是需要时间的。”
“更别提贺世贤他们孤军深入,想要联系到他们根本就不现实,且刘兴祚、李延庚他们反正归明,这终究是不能寄托全部希望的,万一他们在此期间遭遇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