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声音,长安城里的穷苦百姓们陆续聚拢过来。
他们瞅瞅那麻袋,里面装的不是平日里常见的粟米小麦,也不是香滑的稻米,而是一粒粒黄澄澄、圆滚滚的玉米。
“伙计,这是什么玩意儿?咱们今天不是来买粮食的吗?”一位大爷好奇地问。
“大爷,这就是粮食啊,名字叫玉米,是新品种呢!”伙计解释道。
“新品种?我咋从没见过?”
“是啊,我也没见过,长得好古怪啊。”
“我活了这么大把年纪,还真没见过这种粮食。”
“”
百姓们议论纷纷,脸上都写满了疑惑。
伙计笑着解释:
“大家别小看这玉米,它虽然长得特别,但吃起来跟粟米小麦没啥两样,都能填饱肚子。而且价格还便宜,你们不想试试吗?”
百姓们一听,心想:
“是啊,今年旱灾,有粮食吃就不错了。哪还顾得上它长啥样,只要能填饱肚子,价格便宜就行!”
于是,大家纷纷掏出铜板:
“给我来两斗!”
“我也要一斗!”
“给我家孩子也买点,看看这新粮食咋样。”
很快,玉米在长安城里就火了起来。
百姓们吃了后发现,这玉米虽然口感没粟米小麦那么细腻,但自带一股甜味,吃起来也挺不错的。
而且,价格又实惠,真是物超所值啊!
——————————————————
长安城,立政殿。
气氛庄重而又不失亲切。
这是每日例行的小朝会。
与五日一次、五品以上官员悉数到场的大朝会不同,小朝会规模较小,参与者主要是几位皇子、重要大臣,以及皇帝本人。
这样的会议更像是一个日常的工作汇报和决策平台,虽然决策的事情不如大朝会那般重大,但仍然是帝国日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
皇子李治向前一步,声音洪亮地汇报:
“父皇,关中饥荒大大改善。百姓们都能买到便宜的粮食,再也不用卖儿卖女、典当家产来换口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