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采,更有远见,这次能顺利推行报纸,也多亏了他的鼎力相助。”
皇上闻言,不禁对季正洋刮目相看。
一个小小县令,居然能有如此才情,真是难得。
就在这时,皇上发现报纸的反面似乎还有字。
他好奇地翻过来一看,顿时瞪大了眼睛。
只见反面写着:“新闻版:《关中遭遇多年不见旱灾,粮价飞涨,恐是粮食联合囤粮所致》。”
皇上心中一惊,迅速扫视起来,背后直冒冷汗。
“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皇上严肃地问道,
“这消息是否属实?关中多家粮商联合囤积粮食,哄抬物价,这可是大事啊!”
李治微微一笑,指着自己说:
“父皇,这篇文章正是儿臣所写。儿臣可以保证,这消息绝对属实。”
“什么?这是你写的?”
皇上大跌眼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重新打量起李治来,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当初立太子时,皇上觉得李治年纪尚小,性格又偏于柔弱,恐怕难以担当大任。
那双曾经被他认为过于柔和的眼眸,此刻却闪烁着坚定和智慧的光芒。
然而现在,眼前的李治却让他刮目相看。
他不仅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而且敢于直面问题。
李治一直以来的谦逊和低调,在此刻显得尤为耀眼。
李治谦虚地笑道:
“儿臣只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这报纸上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旨在让百姓们了解真相,不被谣言所惑。”
皇上点点头,赞赏道:
“治儿,你做得很好。
这报纸不仅能传播知识,还能揭露真相,让百姓们明辨是非。朕对你的期望,真是越来越高了。”
李治继续解释:
“父皇,这些新闻都是儿臣根据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写的。
关中今年干旱成灾,而湖广那边却是五谷丰登。
按道理,朝廷可以从湖广买粮来救济关中。
但奇怪的是,两边的粮价居然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