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妃放心,孩儿绝不会让任何人威胁到太子之位!我会更加努力,让父皇看到我的能力!”
次日一早。
李恪洗漱完毕,穿戴整齐,便急匆匆地往御书房赶去。
皇上正在批阅奏折,见李恪这么早就来了,眉头一挑,打趣道:“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太子爷这么早就来请安?”
李恪嘿嘿一笑,也不在意皇上的调侃,径直走上前行了个礼,一脸正色地说道:
“父皇,孩儿今日来,是有要事相求。”
皇上放下手中的奏折,抬头看着李恪。
只见李恪神情肃然,仿佛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
皇上好奇地问道:
“哦?有何要事?说来听听。”
李恪深吸一口气,正色道:
“父皇,孩儿之前确实太贪玩了,没有好好学习治国理政。但自从上次考察之后,孩儿深感自己的不足,决心要改过自新,好好学习,为父皇分忧。”
皇上听了这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好,好,你能这么想,朕就放心了。那你打算怎么学呢?”
李恪想了想,说道:
“孩儿觉得,治大国,若烹小鲜。
只有先把小鲜烹饪好了,才能烹饪大鲜。
所以,孩儿想从基层开始学起,去一些治理得好的地方看看。
儿臣此前听闻九弟谈论清风县治理得有声有色,儿臣也想亲自去见识见识,学习学习。”
皇上听了这话,眉头一皱,心中暗想:
“这治大国,若烹小鲜。何时成这个意思了?
不过,这恪儿能说出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看来还是有用功读书。
但是,治儿去清风县这事,不是秘密进行的嘛?!
说好要守口如瓶,他怎么转头就告诉了恪儿。
看来这治儿还是太过单纯啊!”
皇上想了想,说道:
“清风县的事,朕也有所耳闻。
不过,朕也很久没有出去走走了。
这样吧,这回咱们父子俩一起去清风县瞧瞧。”
李恪一听这话,顿时喜出望外,连忙谢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