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比利不但拒绝被系统删除,而且由原来的杀毒软件变成了病毒。
他可以通过不断感染其他程序,将其变为自己,来无限制地复制自己。
这套理论对于后世的观众来说,司空见惯,没什么稀奇的。
但在1995年,是非常新颖,非常前卫,非常有趣的。
1984年才出现将可自我复制的程序称为病毒的论文,1987年才出现第一款杀毒软件cafee。
而杨叶在《黑客帝国》中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将杀毒软件,病毒全部拟人化,可以说非常有创意了。
接下来就是杨叶以一对百的大战,道理讲得再好,故事编得再精彩,也不如一场酣畅淋漓的动作戏来得过瘾。
在第一部中,周比利顶着一张菱角分明的脸,戴着墨镜,活脱一个机器人模型。
他无与伦比的体能、力量、速度以及打不死的特性,把杨叶虐得死去活来,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不是杨叶最后开挂,就没有第二部了。
到了第二部,杨叶居然要打一百个周比利。这要怎么打?观众们对此十分期待。
在电影开始放映之前,杨叶就重点介绍了这场戏,说他使用了动作捕捉,虚拟拍摄技术。
所谓动作捕捉,早在拍摄《终结者2》的时候就已经用过了,不过那时候是非常简陋的。
现在再次升级,每个主角以及替身,穿的衣服都是特制的,照相机阵列将通过这些感应器记录下人物动作的每一个细节。
一旦某场景的主要动作轨迹被完整地捕捉下来,导演就被赋予了无限的自由。
可以把摄影机“放”在任何他想放的位置,同时剪接的自由度也大大增加。
比如在这场大战里,一部摄影机围绕杨叶旋转,根据人物动作的快与慢,摄影机会“无缝”地进行减速或加速,制造出令人目眩的视觉效果。
这是用传统的拍摄方法无法制作出来的神迹,使得电影的动作场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级,现场观众全是各种哦买噶的。
这要是在中国的电影院里放映,肯定是此起彼伏的卧槽。
最有趣的是,电影中的很多画面,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