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一带。
东胡人崛起后,他们比邻而居,因为松嫩平原上有一种产食盐的树,而当地的百姓喜食树上的盐,故而东胡人将当地的百姓称之为扶余。
西汉初年,扶余人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扶余国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与手工业为辅,其国殷富,人口近五十万人。
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扶余王遣使纳贡,光武帝厚待使者,声称愿与扶余国永为兄弟之邦。
自此开始,大汉的使命年年通于扶余国。
汉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扶余国违背盟约,首次派兵进攻大汉的边疆。
扶余王亲自率领步骑八千人进攻汉四郡之一的乐浪郡,杀伤吏民,劫掠百姓粮食与富户金银。
没过多久,听闻大汉王朝准备出兵攻打扶余国,扶余王立刻认怂,派遣使者送上豪礼,请求归附。
自汉安帝开始,扶余国时而归附,时而反叛,掠夺辽东诸郡,令辽东的百姓非常头疼。
东汉末年时,扶余国达到其历史的巅峰,有军队八万人,西攻东胡,东压挹娄,南掠玄菟郡与辽东郡,称雄蒙古高原东北,不可一世。
乌孙国位于大汉王朝西北,其领土只有东北部分区域位于蒙古高原上,但是乌孙国却是连接东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国家之一,是大汉王朝经西域进入中亚或是欧洲的必经之路。
乌孙国的西部与康居接壤,东南是西域长史府,北部是小国呼揭国。
东汉中期,罢西域都护府,十余年后,成立西域长史府。
长史行都护之职,治所在柳中城。
早在西汉初年,乌孙人与月氏人共同生活在祁连山附近,以游牧为主。
后来两大部落为了争夺领地,发生了战争。
乌孙部落战败,族长被杀,其子猎骄靡年幼,在族人的护送下,北逃至匈奴。
当时正是匈奴冒顿单于威震大漠之时,猎骄靡被匈奴冒顿单于抚养长大,后来在匈奴人的帮助下,击败月氏人,重新占领了故地,并向西攻下了伊犁河流域。
战败的月氏人南迁到了帕米尔高原附近,乌孙人在新任族长猎骄靡的带领下,在伊犁河流域建立了乌孙国。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