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赵充国在稳定住不韦县以东的地区后,并没有急于进攻不韦县以西的哀牢后裔与其余小国后裔组成的联盟,而是开始将益州的政策与律法在不韦县以及永昌郡东部推行开来。
政策之中大多都是鼓励百姓从事农耕与生产,并且带来了大汉的农耕技术与更为先进的农耕装备。
对那些不懂汉王朝语言与文字的各族百姓,他们还开设课堂,免费对那些愿意学习的百姓传授知识。
于是,整个永昌郡东部的汉人与其余各族百姓全部归心。
因为地理优势,越巂郡是南中四郡沟通益州核心郡县的十字路口,而永昌郡则是王翦、赵充国必须拿下,且作为稳定后方的根据地。
因为永昌郡各族人口加起来达到一百八十余万,即使比起中原人口大郡,南阳、颍川、汝南三郡,也不遑多让。
一旦能让永昌郡的各族百姓归心,那他们益州就有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供调动。
王翦、赵充国平定南中走的乃武力征服与攻心为上二者结合的道路。
看似矛盾的两条路,其实与原本历史中的诸葛孔明平定南中的方法如出一辙。
打服那些起兵反叛的势力,在颁布新的法律与惠民政策,让那些底层的百姓归心。
因为底层的百姓数量永远是最多的,只要平民阶级的百姓归心了,哪怕地方豪族还想作乱,没有底层百姓可供他们利用驱使,他们的实力也就不过如此。
原本历史中,诸葛亮平定南中四郡,也并非马谡所说“攻心为上”以及七擒七纵孟获,让西南诸部落归心。
与曹操对北方游牧民族铁血镇压以及陆逊对山越的压榨一样,蜀汉对南中地区更多的仍然是镇压与剥削。
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南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让对方没有兵力反抗,以及没有资源招募组建武装力量。
其一,诸葛亮亲率大军来到南中后,消灭了反叛朝廷的野心家与参与抵抗的地方豪族。
其二,控制南中地区的所有核心官员。将本地有才能的官员升迁到蜀汉的朝廷任职,然后提拔南中的汉族大姓管理整个南中地区。
南中的汉族大姓本质上还是汉人,并非少数民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