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离开蒙古高原,西迁到了中亚及东欧地区。
汉王朝的北方大敌被灭,凉州作为阻挡匈奴与西域、羌人等交流的战略要地,重要性自然而然的大大降低。
加上凉州又比较贫瘠,东汉中期开始对这里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最明显的事情,就是东汉取消了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的撤销,标志着东汉放弃对西域的管理,同时没有西域都护府的牵制,也让凉州羌人更加的为所欲为。
其实,东汉朝廷取消西域都护府也是无奈之举。
一来,当时的东汉国力已经明显有下滑的趋势,与羌人在凉州的多年战争,财政支出巨大,国库空虚,难以继续承担西域的军事和行政开支。
二来,随着威震域外的大汉名将班超的去世,他的继任者无法处理西域问题,反而造成西域都护府与西域诸国战火不断,混乱不堪。
此时东汉朝廷不但要处理凉州羌人的问题,北方的鲜卑也开始渐渐崛起,东北的乌桓也蠢蠢欲动。
而且东汉外戚与宦官的不断内斗争权,内忧外患之下,放弃西域都护府也是无奈之举。
至此开始,大汉失去了对凉州西北诸郡的控制,张掖郡、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酒泉郡、敦煌郡五郡国形成了“凉人事,凉人治”的政治局面。
北地郡也被西鲜卑等游牧民族占据。
所谓的“凉人事,凉人治”是指,当时的凉州本地汉人与羌、氐等各族杂居多年,加上大汉朝臣多次上书请求放弃凉州,皇帝还在朝政上议论此事,导致本地豪族已经对大汉朝廷不再信任,亦对朝廷派遣的官员非常排斥。
最终导致凉州的政权与军权被当地豪族把持。
到了东汉后期,武威郡、武都郡、陇西郡因为当地羌人的不断作乱,本地豪族对朝廷失去信心,这里同样失去控制。
幸好西北边陲之地天降大神李牧、赵奢,作为战国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克星,李牧、赵奢对于西北的局势自然是洞若观火。
马腾凭借李牧、赵奢的统军之能,以及马超、庞德的万夫不当之勇,陆续收复凉州诸郡。
否则凉州必然如同原本历史中一般,大乱三十年,直到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后,开始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