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侧柜子是通往二楼的楼梯,上去后依旧是一间小厅,两侧隔出两间屋子,屋子都是前后对开了窗户,采光也不输一楼。
宋南絮凭栏望了眼,视野不错,街上往来人看的一清二楚。
从二楼下来,往后再进,便是个四合小院,极为规整,还带着葡萄藤架,下头还有一口石井,院里算是宽敞。
宋南絮有些惊喜,看向李牙人,“竟还有这么大的后院?”
“是呢!门脸虽不算这条街里大的,但这院子可算是这条街数一数二的了,中间正屋宽敞带耳房,东西两侧各有厢房,来,您往这瞧。”
李牙人面露笑意,引着宋南絮连廊下走,指着挨着前厅的小隔间,
“这原本是做煎药房的,里头灶都是盘好的,布局规整,还有,那院里有口活水井,前两年天旱,哪哪都没了水,那河里池子里都只剩那些个泥巴水抢破了头,唯独这口井还没干,这养了这一片不少人,您若是盘下,连吃水都能省下一笔银子。”
宋南絮往井口看了看,果然如他所说,桶只要下四五尺就能触到水面,水面清澈能映出人影,井上还架了摇手,取水极为便宜(biàn yi)。
像这样的私有井,可是难得的稀有物,私家能打的起一口井,也要费上大几十两的银钱。
所以小河村里头,大伙也是共用一处井水。
再者像是县里住的人家,大多都是去城边,或是公用井取水,许多人家都是沽水用,有那些闲汉专门挑着桶,沿街等着。
若遇上要买水,便去外边的井里挑上一担回来,主家在给报酬,一般三至七文一担。
从目前看来,这家铺面比先前的都强太多了。
宋南絮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李牙人,“目前瞧着都不错,不知这价格一月赁钱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