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荣耀大秦 > 第357章 有些着急的蒙毅(2/4)
一进一出,光是路上耗费的就不在少数。

    能够稳住没有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已经极为难得。

    但也仅仅是能够维持,像是发动九原那样的战事。

    想如制定的制度那样将各地物资先集中于太仓,再由太仓往下配发根本就不可能。

    外加常平仓制度的推行,相当于各郡各县又截流了一部分征收上来的米粮。

    这让太仓的储备又进一步的降低。

    再算上杂七杂八的支出,太仓不说年年见底也差不太多。

    而官员的俸禄与奖赏,以及军队的供养这个支出大缺口就只能由政哥的私房钱来承担。

    若是山泽税不够,就只能调整人头钱来弥补。

    而由于大秦国制的惯性以及政哥好强的个性,立国后大动作接连不停。

    对于口赋这一块的征收,马上就要碰触红线。

    再多征收,黔首们将扛不住。

    不征收,国家层面的许多动作就施展不开。

    不要说开发河西,就连刚安定下来的南边都没法维持。

    就这还只是大层面上的。

    由于之前的宣传不到位,以及迫于无奈做出竭泽而渔的决定。

    大秦整体的商业与手工业,表面上看着制度齐全,也有律法的规定,应该是一片欣欣向荣。

    可实际上因县廷的需求,个人的手工业很难展开。

    商业上因为对岭南战事的支援,最底层的商贾被一扫而空。

    靠着老秦人去填补,短时间内根本撑不起最基础的商业循环。

    这两大块看着不起眼,每年的商税其实损失很大。

    这么显眼,且这么基本的问题,黄品不信李斯他们看不出。

    之所以制定国债的数目缓慢,很有可能是在等着各县送来的上计。

    因此统计的越慢越小心,对于推行国债越有利。

    因为经过摸底后,那帮家伙就算嘴硬,心里也会不得不承认国债是解决眼下问题的最好办法。

    不过考虑到心急则乱,蒙毅未必能想到这一块,黄品吸溜了一口茶汤,再次不急不缓的开口道:“那日引领黔首们赶往咸阳宫,可不只是去给陛下谢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