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就心满意足了。
吃完饭,大多数人又匆匆忙忙地赶向厂区。
周洁跟随人流来到厂区,到了那天面试的房间,今天进厂的人都是针车部门的,大家都等在这里。
一点钟,车间开工,郑主管带她们到三楼车间,分散派给各个小组。
周洁第一次见识到大厂的气派,太震撼了!
三楼2号车间里,密密麻麻全是针车。以两台针车并列为一排,一纵列下去有三十排,也就是六十台针车,这样称之为一个小组。
整个2号车间里大约有三四十组,而据说这样的车间有六个。
周洁只看得头皮发麻,只觉得好多针车,好多人。
车间里充斥着针车运行的声音,“哒哒”声不绝于耳,让人脑袋嗡嗡作响。
每一个组配有一个小组长,这几十多个组长什么都不用干,只管在通道间来回穿梭,嘴里扯开嗓门喊道:“快点!快点!”从这头喊着过去,又从另一边喊着回来。
她们仿佛在比赛,谁喊得次数多谁的组员就做得快,“快点”这两个字就像回声一样,在车间里此起彼伏,来回飘荡。
六组组长吴梅是个二十多岁的女孩,长得很清秀,也许是产量不尽人意,急出了一脸的青春痘。
她带着周洁去工位,嘴里也没闲着,一路都喊着“快点”。
她们来到空着的39号车位,吴梅坐下开了机,她拿起传送带上的配件,熟练地车了一个样板,对周洁说:“39号,你就照这个做,很简单,速度要快!”
看来这里不称呼姓名,只有工号,以后这39就是她的名字。
周洁的这道工序的确是简单,车手指宽的一个小配件,形状像一个反过来的数字7,但是那个转折处有些难度的,线距宽了窄了都不行。
整个下午,车间机器声和“快点”混杂,吵得周洁头晕脑胀,她麻木地车着货。
吴梅的破锣声音从后面过来了,她每次到她这里都有一句“快点”,仿佛是在提醒她,让她不由自主地加快速度。
她其实挺同情这些组长们。其他人上班是用手脚,组长们是用嗓子。
她们的嗓子每天被“快点”两个字折磨,都十分难听,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