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 第240章 北匈奴的选择(3/6)
多不事生产的人过的比劳苦百姓更好,这就已经再动摇国本了。

    毕竟国家的根基从来都不是经济,而是粮食。

    况且宋世界的例子摆在眼前,他们都很清楚商业过于繁荣带来的后果。

    所以怎么打压就成了一个问题,他们当然清楚商业的必要性,他们还不至于因为固有观念连这个都看不清。

    他们很清楚现阶段的商人,买卖的更多的还是剩余物资,将一个地区多余的东西,转运到另一个地区,也就是所谓的特产。

    “孔明,说说你的想法”穆易摸着下巴,他虽然因为信息大爆炸耳濡目染过一些东西,但是这玩意他还真的不是很明白。

    “平稳物价,增加商税,限制商人的吃穿用度,算缗告缗”诸葛亮平静的提出自己的意见。

    标准的重农抑商模板,几乎延续了从先秦、东汉、西汉三代的重农抑商的政策。

    算得上是把商人关进了笼子当中,就算是有钱的大商人也没办法享受生活,太高了农的地位,限制了商的地位。

    而且算缗告缗这玩意是汉武帝的政策,就是向商人征收财产税,

    算缗告缗的优点是很显著的,但是缺点带来的土地兼并也很显著,不过当下的政策是土地国有制,算是规避了土地兼并的问题,这样一来这些政策就能拿出来用了。

    穆易扭头看向另外一边的荀彧,荀彧显然是不同意诸葛亮的建议的。

    “断然不可加税,税率必须恒定,否则苛捐杂税终究会再度复兴”荀彧的话让穆易也不禁点点头,很多东西的危害不在当下,而是口子一开就止不住了。

    唐太宗改没改起居注不重要,重要的是开了一个坏头。

    就好像是泰山封禅很厉害,但是从某一个拉跨皇帝上去之后,就彻底没有含金量了。

    官方可能不会添加苛捐杂税,但是很多小地方的村规可不少,苛捐杂税可就是他们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事情。

    很多时候,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但是执行下去的时候,只要稍稍曲解一下意思,就会完全变味。

    “我的看法是平稳物价,稳定粮价,限制官商勾结,限制商人做官,堵不如疏,不妨将商业放开,锁死商业的天花板。”荀彧的意思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