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285章 独苗(3/5)
人亡。

    米哈伊尔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对于那些想辞职的希伯来人,如果工作不太重要的话,直接驱逐出境。

    这并不是库克列夫一个人的功劳,包括发动机和材料在内,海参崴至少有300人参与了飞机的研究。

    但凡有一丝对米国不利,米国就是门罗主义。

    提高整车关税,有钱人想购买汽车,就要支付更多的费用。

    米国人就差在报纸上直接吆喝了。

    米国对于现代社会的贡献,绝对没有他们宣传的那么大。

    乔治不喜欢冒险者,更不喜欢被人忽悠傻了的家伙。

    跟乔治相比,米国政府还是嫩了点。

    海参崴得到好处也不少。

    希夫对此很生气。

    库克列夫还是很聪明的,虽然新材料还没有出现,库克列夫还是在强化了机翼结构之后,将四台30千瓦发动机安装到距离机身较近的位置,从而完成了设计上的飞跃。

    只要不是米国所谓的那种竞争就行。

    再过一段时间,到俄罗斯帝国实力衰弱的时候,恐怕就要要求独立了吧。

    你说有钱任性也好,说技术垄断也罢,反正乔治真没看得上那些仨瓜俩枣。

    欧洲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移民去米国?

    因为有些个无节操欧洲媒体,天天在报纸上吹嘘米国是淘金者和冒险者的乐园,天选之地,溟煮灯塔,米国梦,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等等等。

    质量不用担心,不止是零部件,连工人都是从阿穆尔“进口”的。

    阿穆尔总督区经过统计,整个阿穆尔地区的希伯来人都不超过1000人。

    有了乔治的金手指,主要原材料确定是铝,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米国政府只是提高了整车进口的税率,并没有提高零部件的税率。

    四台发动机每侧两台,纵向排列,区别是螺旋桨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俄罗斯帝国马上就对米国表示抗议。

    法国表现的最热切,直接开出20万法郎的巨款,希望能得到“莫扎依斯基”的技术。

    莫扎依斯基虽然是飞行之父,但是外界对莫扎依斯基的了解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