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水甚清,其泥如靛,所以人们称之为蓝泉。层崖石鼓则是同一个地方的石鼓山上,也是无终县内最高的的山。春夏之际,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条碧绿的锦缎横铺在那里,就是第六景。最神奇的是无终丹灶,位于无终山顶,山顶曾经建有一座小巧的阁楼,阁楼内有一座炼丹炉,可惜了和灵洞涪风一样成了传说,那是位于红石岭的一个山洞,山洞里空气流动很快,所以古人称其为风洞山。”
“玉还能种?”
“很美的传说!”
吴冰干脆放下背包一屁股坐了上去,然后将烟发给了众人,大家也不客气,心里则是暗夸这孩子会来事。
他则是第一次听到这一段动人的传说。
那是春秋时代,中原一带的大小诸侯你争我夺,连年打仗,老百姓过不上一天安生日子。不少人离乡背井,东逃西散。有个名叫阳伯雍的小伙子,千里迢迢来到麻山安家落户。这里虽然偏僻荒凉,人烟稀少,可不必担惊受怕,受人欺凌。没有住处,他就造起一间茅草屋;没有吃的,他就煮野菜充饥。他又开出了一片山地,撒下了从中原带来的种子。过了几天,绿油油的禾苗出现在眼前。他高兴极了,锄呀,耧呀,把禾苗当成了命根子。
谁想,山区本来缺水,这一年又遇上了大旱。直旱得河枯了,井干了,禾苗的叶子都打了卷儿,还是一片云也不见,一滴雨也不下,这可怎么办?阳伯雍焦急万分。想来想去,小伙子决定到远处去找水。他不等天亮就起身,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越过一条又一条深谷。终于找到一股清泉。他像得了无价宝,饱饱地喝上一顿,满满地灌了两桶,急急忙忙地往回赶路。
天气太热了,太阳像个大火球,烤得石头嘎巴嘎巴直裂缝。阳伯雍担着沉重的两桶水,艰难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只觉得肚子饿得咕咕叫,嘴里渴得直冒烟。他望了望木桶里清凉的泉水,真想一口气喝它个干干净净。可是不行啊,地里的禾苗眼巴巴地等着喝水呢!他咬了咬牙,紧了紧腰带,加快了脚步……
日头大歪了,阳伯雍才赶回麻山脚下。刚想浇灌禾苗,迎面走来一群逃难的姓。看到阳伯雍的水桶里盛满清水,哀求说:\"小伙子,行行好吧,让我们喝上几口水吧!\"望着他们风尘仆仆、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