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新茶原料成本偏高了,现在内地市场很难承受每瓶四五元以上的茶料,只是开发出来当新品储备下来,暂时不会推出,”萧良说道,“除了会大气力做的瓶装水,茶饮料只会增加冰绿茶、茉莉蜜茶与微甜型的乌龙茶三种,巩固一下阵线。”
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形成矩阵去占领市场,肯定有其优势所在,但在核心产品真正深入人心之前,有限的广告资源还却不宜随意分散。
目前除了云社、溪口两镇的生产基地,pet瓶饮料年产能已经突破八亿瓶(其中有两亿瓶乃是脑健灵的富裕产能)外,华东二区、华中区、华南以及津京区都相继推动生产基地建设,前期建设规模再小,加起来也将近四亿瓶,再小就完全没有办法体现半自动化生产线与规模生产的优势了。
单靠冰红茶这一款拳头产品,很难将这么大规模的产能彻底发挥出来。
毕竟在这个年代,单瓶零售价三元的冰红茶还略显奢侈了一些,目前主要依靠城镇先富裕起来的那一小部分民众支撑,销量还是有限。
而年后就将推上市的冰绿茶、茉莉蜜茶以及乌龙茶,销价都会跟冰红茶靠齐,同时只会投入少量的广告资源,又或者在重点宣传冰红茶时,将这些新茶作为背景附带上去,短时间内更不要指望有什么销量。
主要目的还是丰富茶饮料产品矩阵,以及培养用户。
此时想要将产能更充分的发挥出来,并借助目前已经形成一定优势的渠道与终端资源,还得是平平无奇的瓶装水。
虽说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瓶装饮用水市场开发也比较晚,差不多九一、九二年才有一定的规模,但进入的厂商却是不少。
有个别厂商打着民族品牌的旗号,将过滤净化成本低到几分钱的瓶装水,卖出跟冰红茶等同的零售价来,何雪晴、徐立桓、纪红群、顾培军他们当然眼热。
早年宿云山东麓崇福寺旁有一座低坝小水库,主要用于防洪蓄水,但由于五六十年代施工质量有限,小水库八十年代初出现险情之后就废弃不用。
县里虽然早就制定水库新的修建规划,却一直拿不出资金来。
南亭实业九月份跟县里签署协议,以抵扣将来水资源税的名义,拿出两千万资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