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等院校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外,这些院校的封闭性、自成一系,都决定了挖掘的难度。
东洲院校目前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兴学科建设上,都存在严重的不足,更不要说开展高水平研究了。
而东山区将来想在技术及资本密集型产业上有所作为,如何更好的利用、发展主要集中于秀山街道的院校资源,也是真正能为这座城市建立功勋的大课题。
九三年、九四年,国家连续颁布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与实施意见,提出高等教育改革重点要放在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上,改变当前条块分割的弊端,形成以省级政府为主的新体制框架。
在国家推动下,很多部属高校要么划给地方,要么从各部委、总公司脱离出来,划转到教育部管辖,掀起院校合并的高潮。
地方院校也蠢蠢欲动起来,开启学院合并升格大学的序幕。
可惜的是,东洲三座设有本科专业的主要学院,工学院、医学院以及师范学院牵涉太多的利益及主导权纷争,地方财政又捉襟见肘,没有底气给予积极支持,最终拖到零四年才合并成立东洲大学。
零四年才升格为大学,还是太晚了,错过新学科建设、招揽顶尖研究型人才的最佳时机,前世东洲大学在应用型大学这个庞大的群体里,也只处于较低层次上,不要说去触碰研究型大学的门槛了,影子都没有看到。
接下来在东山区,萧良将竭尽全力去做的,一方面将继续壮大蜗巢科技(含南亭实业其他相关的产品技术)研究体系,同时推动蜗巢科技建设的研发平台,为东山区以及整个东洲市的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合作孵化服务。
这一点,蜗巢科技已经在做了。
阀控蓄电池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基本上都跟蜗巢科技建立了技术合作,共同攻克目前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萧良最初推动蜗巢科技与工学院合作成立能源电化学联合实验室,将问题还是想简单了。
实际运作下来,发现阀控蓄电池进入更深层的研究,以及刚开启的锂聚合物(含锂离子)电池研究,早就不再局限于电化学领域,还高度涉及工程、材料、物理、能源等一级学科;涉及的二级学科更是多达二十余类。
这些学科,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