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新官路商途 > 第五百四十四章 一个月后的归途(4/5)
研究生的名额外,王驰骛在校内也最多只能增加一名博士研究生、一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或跨专业名额。

    王驰骛在秣陵大学是副教授,还没有评上教授,学校超规格给王驰骛的资源配给,也怕其他一个个大名鼎鼎的教授“造反”。

    满打满算,除了王驰骛外,电池材料与装备联合实验室,最多给配备十名研究人员,而且大部分还是学术水平有限的新手。

    想想东洲工学院的热情劲,都恨不得将全校所有的学术资源,都堆到能源电化学联合实验室里,随意供蜗巢科技挑选着使用。

    萧良对此也早有预料,要不然第一个联合实验室就直接找秣陵大学合作了。

    萧良是很想说,此处不稀罕爷,自有稀罕爷的地方!

    萧良也很想说,叫你现在爱理不理,以后就叫你高攀不起!

    萧良也很想说,以后不断加强与工学院合作的能源电化学联合实验室,以及蜗巢科技自有研发体系的建设,让秣陵大学看着眼馋去。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不得不叫萧良低头:

    论学术资源,论师生的平均学术研究能力,东洲工学院压根没有办法跟秣陵大学相提并论啊。

    现阶段全球锂离子电池才是商业化的早期,真正的市场空间还没有打开。

    欧美日韩的企业、机构,目前在这一块重视程度及投入还远远不够,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关键性的专利技术还没有开发研究出来。

    他要是傲娇一把,仅仅依托东洲工学院的学术资源,在接下来十年间,能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成功抢到多少项关键性专利技术?

    做人嘛,还得讲究一个平易近人。

    与秣陵大学合作成立电池材料及装备联合实验室的诸多细节,周轩、张叔毅出面早已经谈妥。

    萧良从香港回来,在秣陵短暂停留,专程参加签约仪式,主要也是为了表示对这次合作的重视,他个人作为秣陵大学的学子,自然也得跟母校多保持接触。

    现在能从秣陵大学勾搭到的学术资源有限,但没有关系,工作还需要慢慢做嘛。

    这次与鸿臣达成全面合作,有三亿港元直接汇入国内,萧良手里又有钱可以瞎造了。

    这三亿港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