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没有叫郑仲湘被这些债权压垮掉。
只是香港电讯的原股东,除了大东电报局之外,都将承受了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超额亏损,却再无翻身的机会;多次参与星视增发融资的投资机构,也将没有机会翻身。
而前世出贷近千亿港元资金,协助促成香港电讯与星视合并的金融机构,虽然最终通过债转股等多种方式,并没有血本无归,但除了如此巨量的资金耽搁太久的时间外,也令他们在今后十数年里,再不敢参与科技股范畴的资本运作,从而令香港以及香港的证券市场错过太多的时代机遇。
虽说通过债转股,化解掉相当一部分债务,但星视不仅消耗掉近两百亿港元原本可以用于大力发展科技产业的现金外(前世合并香港电讯时,星视还额外增发一小部分新股融了一百亿港元资金,都用来支付给大东电报局了),还将前期投资的一些优质标的,廉价出售,用来筹集资金偿还债务,星视也从此一蹶不振。
萧良其次也没有指望,他这能彻底破坏掉郑仲湘与大东电报局的交易。
不过,就算尽可能降低他们交易中的现金部分,尽可能多以股换股完成星视与香港电讯的合并,萧良相信也能极大改观星视接下来要面对的恶劣局面。
首先在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没有承受太多额外的债务,又较有健康的现金流,股价暴跌肯定不会那么惨。
还有就是承受的债务相对可控,星视说不定就不需要廉价抛售已投的优质标的,甚至还可以继续拿出资源支持这些公司的发展,令星视更有机会恢复元气,说不定哪天还能发展真正的科技巨头……
…………
…………
不管萧良如何苦心孤诣,却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如夏侯江所料,此时对萧良恨之入骨,恨他拦了路。
郑家大宅,是位于太平山北山腰间的一栋白色建筑,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密林之中,陈逸森陪同郑仲湘坐在露台,能一览无余的眺望到维多利亚湾午后的美景。
“这是明日商报傍晚就将刊登的专题采访,费了不少口舌,才说服明日商报将这篇采访撤了下来,”
陈逸森将一份样刊递给郑仲湘,汇报下午紧急找明日商报交涉的情况,有些精疲力竭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