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离石游记 > 第460章 重来一次的机会?(6/8)
遑宁处。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控弦百万,义声感激,……义士虎贲,文武效功,白刃交前,亦所不顾。

    此时的倭国向刘宋称臣进贡,是为了从南朝主导的天下秩序中获取高于百济的官爵,这样的话,在与百济争夺朝鲜半岛时可以获得名分和号召上的加权。

    而这种进贡也并没有什么诚意,日本在国书中一方面炫耀自己的兵威,一方面又不待刘宋册封而自称“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等官职,只是请求刘宋正式任命而已。

    而在刘宋主导的国际秩序中,百济的位置尚高于倭国,刘宋自然也没有予取予求,长期不授予大和政权都督朝鲜半岛军事的职位,直到宋齐之间政局混乱时才同意倭国的要求。

    由此可见,大和政权成立后,虽然一度仍向南朝朝贡,但却显示出与其他朝贡国非常不同的特点。

    到了隋唐时代,改名日本国的大和政权这方面的特点更加突出了。

    侯景之乱后,南朝衰弱,国际秩序瓦解,倭国不再向中国进贡。

    隋朝统一中国之后,频繁向东北亚用兵,此时倭国政治日益稳定,推古天皇于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遣使出使隋朝,口气极大,自称以天为兄,以日为弟,以天子加太阳神自居。

    与隋文帝杨坚的身份地位严重冲突,杨坚称其说法“太无义理”,命令整改。

    到隋炀帝时代,倭使的国书中又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遣词用平等的私人信件形式的“致书”而非表臣服的“上表”,且自称天子,令隋炀帝杨广十分不快。

    不过杨广水到连高句丽都拿不下,拿更远的日本自然毫无办法,只好掩耳盗铃,命令鸿胪卿看见言辞无礼的表文不要再呈上。

    不过,为了让倭国不帮助高句丽,杨广还是派裴世清与日使小野妹子一同去倭国报聘。

    《隋书·倭国传》中称倭王对隋极尽谦恭,但《日本书纪》中仅记载裴世清对倭国大臣宣读诏书,由其转呈倭王,并无二人会面的记载。

    而且当时的倭国的推古天皇是女性,裴世清对这样新奇的情况全无记载不合情理,所以很有可能是《隋书》为自己脸上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