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喀什城静静地坐落在那片广阔的大湖之畔,这座崭新崛起的城市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模样大相径庭。
在这里,看不到那些高耸入云、气势恢宏的雄伟宫殿,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错落有致的汉式一层院落房。这些房屋风格独特,散发着浓厚的中原气息。
至于牧人的居所,则是由简单实用的平顶活动板房构成。曾经习惯了自由驰骋草原、放任羊群四处觅食的牧人们,如今面临着一种全新的饲养模式——圈养。
不再将羊群放牧于茫茫原野上,而是要亲自去割取新鲜的牧草,并精心地将其打包运输回来,以此满足羊群的日常饮食需求。
然而,对于这种崭新的饲养方式,许多刚刚被归化而来的其他种族一时之间难以适应。相比之下,唯有汉人能够迅速融入其中,并且游刃有余地应对这一变革。
不过,强大的大秦并未采取强硬手段逼迫,这些归化的种族立刻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相反,他们允许汉人率先做出表率,以实际行动展示两种不同养殖模式的优劣之处。
究竟是坚持传统的放养模式,还是接受新兴的固定饲养模式?
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那些常年漂泊在外、不断更换草场放牧的牧人们,重新回到巴尔喀什城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尽管这里的居民全年无需频繁迁徙寻找新的牧场,但生活却远比他们更为富足殷实。
于是,潜移默化之中,越来越多的牧人开始主动尝试转变养殖方式。而那些早已定居在巴尔喀什城的牧民们,除了圈养羊群之外,更是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拓展养殖种类。
他们养鸡、养鸭,甚至还喂养可爱的兔子和鲜美的鲤鱼。如此一来,他们的生活变得越发丰富多彩,每一天都过得无比充实、忙碌。
还能集体购买割草机,总之牧民听大秦官府的指导,生活标准提升的很快,有了坚固的住所,就可以安全渡过白灾,还可以抵卸狼灾,不是所有牧人喜欢风餐露,只是被生活所逼,放牧牛羊就像汉人种桩稼。
年年都有狼灾、白灾,如果不是为了活下去,牧人怎么肯冒着生命风险放牧牛羊?
而有了新的生活方式,食物就不限于牛羊,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