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进他的话、能造成足够大的影响就可以。请问王上,渤海国中能左右朝政的有哪几位?”
郑安雅想了想:“首先当然是渤海王本人了,他已经亲政多年,其次嘛,以前是王太后,但是听说她近些年不大管事,如此说来应该是清源君,再次才是太后。”
房如樨道:“这就是了。全国上下唯有王上您与渤海王最为亲近,但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您是万万不能离境的。除您之外,公子升平虽与他不曾见过面,但血缘关系却是再近不过了。对于王太后,他们是亲姐弟,而且一向感情好,他的话王太后肯定听得进去。至于清源君嘛……”
“哦!我姨父也是林长晔的姨父,他们在我家见过面的。”杜襄成忽然反应过来。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纷纷称赞房如樨慧眼独具。
房如樨见大家不再反对,转过身来对段知书道:“至于在朝堂上的应对,王上和诸位大人请放心,场面上的话术我会教他一些,渤海国的国情和禁忌由常驻使者教他。最主要的是让他务必先见到王太后,有了太后这个亲姐姐撑腰,他在朝堂上就会轻松许多。”
圣旨传到杜府,郑升平一听说王上任命自己为特使,顿时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了。他哆哆嗦嗦地问传旨的女官:“大人,在下没有听错吧?王上任命我为特使出访渤海国?”
女官道:“正是,公子没有听错。”
郑升平苦着脸道:“我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会做特使啊?还交给我这么重要的任务,万一我给办砸了怎么办?哎呦,求求您,要不我进宫找王上说说,另派人去吧。”
女官笑道:“公子还是接旨吧,王上说了,您是最适合的人选。”
郑升平向后倒去,被儿子杜修文一把扶住。杜修文年仅一千三百余岁,生得眉清目秀一副伶俐相。他扶着父亲站稳后,走上前冲女官眨了眨眼道:“这位姐姐,我父亲会想明白的,这旨我替他接了吧。”说罢跪地,高举双手接过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