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国大败、主将战死、猛火油田被毁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西域,许多国家为之震惊。虽说高昌国在几年前战胜过夜郎国,但那场战争在大国们的眼中不过是菜鸡互啄而已,祝融国则不同了,虽算不上一流强国,但二十座城的疆域、几十万的人口、尤其是猛火油的存在,使其在西域成为仅次于须弥国和孤竹国的战力,即便放眼整个天下,也能勉强挤进前十。如今祝融国遭遇惨败,连油田都没有了,地位一落千丈,其他各国不得不对高昌国另眼相看。
祝融王第一时间跑到须弥王那儿哭诉,说高昌国杀他大将、夺他的城池和油田,希望须弥王举兵讨伐高昌国,为他主持公道。可惜须弥王是个慕强的,一听说高昌国以弱胜强,反而对高昌王高看一眼,言语之中处处维护,临了还撂下一句话:“你若是不服,只管带兵去打,寡人绝不干涉”。祝融王心中暗暗叫苦,自己虽有五六万兵马,但国内已无良将,引以为傲的火器也因为没了猛火油成为一堆废铁,军队的战力大打折扣。但如果将这些和盘托出,只会遭到他国进一步的嘲笑和鄙视,因此他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强咽下这口气。
听闻祝融王在须弥王那儿碰了一鼻子灰,高昌国上下一片欢喜,朝臣们纷纷上表祝贺,歌颂君王的英明神武。但细心的大臣们发现,他们的王、卫相和杜太尉等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微妙起来。几个人看起来心事重重,尤其是在背人处,完全不像是打了大胜仗的样子。
郑安雅看着眼前这个被绑得像粽子一般的男人,面无表情地说:“鲍子规,原名姜秭归,生父姓鲍,为祝融国公子无忌的家奴。三十四年前,公子无忌奉命出征之时,公子妇与鲍妻在同一日各自诞下一子。鲍氏家奴暗中将两个孩子调换,为了以绝后患又设法杀害公子无忌的幼子,假装自己的孩子夭折。公子无忌得胜归来,祝融王赐秭归县为其封地。公子欢喜之余,见自己新添一子,双喜临门,遂将孩子起名为‘秭归’。自此,公子无忌将家奴之子当作亲生孩子养大,极其疼爱,直到十五岁时,才发现姜秭归并非自己亲生。公子无忌大怒,处死了鲍氏夫妇,欲处死姜秭归,被其逃走。姜秭归出逃后重新启用生父的姓氏,因其犹如子规产卵一般雀占鸠巢,索性改名鲍子规。鲍子规,你之所以能与祝融王关系亲厚,正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