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孤竹国一支三十人的小队偷袭了积善郡境内的一处百余人的兵营,造成五十二人死、三十人伤的结果后扬长而去。随后,孤竹国派遣特使到高昌国,强烈谴责了高昌国的入侵行为,并扬言如果高昌军不从南越国的国土上撤出来,孤竹国将与淳于、钟离等国共同起兵来犯。“我们要替天行道!”孤竹国使者如是说。郑安雅怒不可遏,急召平四海询问孤竹国军力如何,能否一战。
平四海有些为难地说:“王上,孤竹国不好打,虽然他们的兵力不比我们多,但我们的劣势也很明显:一则,我军刚刚经历大战,将士疲惫急需休整;二则,此刻我军是分散的,刚占领的那些城池人心不稳,需要派重兵驻守,还要防着夜郎国和南越国的反扑,无法集中优势兵力与孤竹国作战;三则,世人皆知孤竹国善守不善攻,他们的城防工事是全天下最好的,武器装备也明显优于我们。就比如这次,他们杀了人逃回城里,我们攻不进去,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郑安雅不甘心,又召前线受伤的士兵询问。那士兵躺在担架上,对她说:“王上,他们的弩机射程比我们远,同样是单人弩,我们只能射一百八十步,他们的普遍都在二百步以上,而且好像个个都是神射手,那么远的距离,一瞄一个准。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死这么多人。”
郑安雅沉默了,孤竹国对她而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说它熟悉,是因为彼此已打过多年的交道,从须弥国到南越国,哪次都少不了它的身影。但细细想来,自己对孤竹国却始终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世人都知道孤竹国国姓为墨氏,自太公翟立国至今,已有七百余年。这七百年中,天下分分合合,王朝有起有落,孤竹国却始终屹立在界山的西部,占据天下之中。相传,墨氏崇尚“学”与“术”并重,宗室中既有能登大雅之堂的学者,也有擅长制作器物的能工巧匠,与其他国家的宗室子弟相比颇为另类。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同于将工匠视作“小人”的国度,孤竹国的工匠们地位极高,尤其是那些名师巨匠,更是人人崇拜的对象,百姓们在耕种之余都以学习匠作为荣。因此,孤竹国的工艺独步天下,大到城墙宫殿,小到针线盘扣,几乎没有他们不擅长的。
“那怎么办呢?要服软吗?”郑安雅自言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