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六十一年十月,虢仲靓忽然递上一封告老还乡的辞呈。郑安雅大为惊讶:“你做得好好的为何要辞官?你还不到五十岁,告什么老?是不是又有人跟你过不去?”
虢仲靓拜道:“王上明鉴,对孤竹国一战虽然我们兵不血刃,但百姓死伤无数。孤竹国四十七个县中有二十五个县人口减少超过一半,其中十一个县十室九空。臣……臣自觉所做之事有损阴德,愿辞官回归故里,资助贫苦之人,为亡灵们祈福。”
“臣自幼熟读《管子》,每每读到管子买鹿的故事中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的时候,都令我热血澎湃。臣对管子钦佩之至,以其为偶像。可是当臣亲眼见到那些奄奄一息的饥民、插标卖儿女的父母、躺在路边无人收尸的饿殍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地想一个问题:这样的‘兵不血刃’真的值得称颂吗?战争是将士们的立功的机会,最大的代价自然也应该由他们来承担,百姓们最多就是做做民夫,哪有一场大战下来,百姓的死伤比将士们高出几倍的道理?王上,臣愚钝,总觉得一场精彩的大战不应该是这样的。”
郑安雅又何尝没有见过那般惨象?论起来这也是她的一块心病,饿死了那么多无辜的百姓,其中大多是老幼妇孺,世人会怎么评价她?林长卿对她的看法也会更加不堪了吧?她强忍着心虚,硬着头皮安慰道:“那你一定要辞官吗?继续当丞相,为生者谋福利不好吗?”
虢仲靓道:“王上,如今天下只剩渤海、高昌两个大国。臣冒昧地问一句:接下来您会如何对待渤海国?”
郑安雅道:“寡人愿意与渤海国永世修好,共享太平。”
虢仲靓欣慰地笑道:“这几年臣一直在想,究竟怎样的一个国家才是王上、大臣和百姓们都需要的?是一个重商重利的国度,还是一个以杀伐立功、加官进爵的国度?如果您希望一统天下,大可继续奉行文成君之策,以耕战为重。但是文成君制定的国策只利于开疆拓土。在他的政策之下,百姓若是一味地混日子,则会永远生活在贫困中,稍有不慎还会被重罚。他们必须奋勇杀敌、辛勤耕作才能提升爵位、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因此,此类国策最容易吸引那些不甘于平凡、迫切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可如今孤竹国灭,西域尽归高昌国,如果您长期不对外